《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 1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导学案
姓名: 班级: 组别:
学习目标:
⒈了解 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及表达信息的特点。
2. 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学习重点: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归纳总结
学习内容:
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与特点
实践一:阅读材料一和课本P18资料《纺织领域中一种新型的纺织材料——大豆蛋白纤维一种新型的纺织材料——大豆蛋白纤维 材料一 材料二 思考1: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是什么?
思考2:图形、图像的视觉特点是什么?
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
⒈比较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
实践二:根据生活经验讨论传统相机拍摄的照片与数码相机拍的照片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面表2。(参照课本P21表2-1)
特点 模拟图像 数字图像 传输性 再现性 可处理性 ⒉图形、图像数字化原理
⑴分辨率
输入分辨率包括()、()
输出分辨率包括()、()
显示分辨率包括()、()
⑵色彩深度(自学下面资料)
色彩深度:指记录每个像素的颜色(或亮度)所占的二进制位数,单位是“位/像素”,即b/p。
对于彩色图像来说,色彩深度决定了该图像可以使用的最多颜色数目;
色彩深度越高,显示的图像色彩越丰富,画面越自然、逼真,但数据量也随之猛增。
常见的色彩深度:
4bit:是VGA标准支持的色彩深度,共24种颜色。
8bit:是多媒体应用中的最低色彩深度,共28种颜色,是索引彩色图。
24bit:用三个字节分别表示RGB,即8bit表示一个通道,可生成224颜色,真彩色。
32bit:同24位的颜色深度一样,剩余的8bit用来表示图像的其他属性,如透明度,即alpha通道等。
练一练:
1、一幅图像的分辨率为256×512,计算机的屏幕分辨率是1024×768,该图像按100%显示时,占据屏幕的( )。
A、1/2 B、1/6 C、1/3 D、1/10
2、要打印出清晰的图片,在进行图像处理时就要重点关注图片的 ( )。
A、图像分辨率 B、显示分辨率
C、输出分辨率 D、上述三项
⑶分辨率与数字化图形、图像的效果
实践三:分别设置显示器分辨率(640*480、800*600、1024*768)后,把素材中“桌面.jpg”文件设置成桌面,观看效果并讨论影响图像的显示效果的因素 。
⒊模拟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
实践四:阅读课本P25,讨论一下我们见过哪些数字化图形、图像的方法,这些方法具有什么特点?完成表3。
序号 图像数字化的途径 特点 1 数码相机 2 扫描仪 3 摄像头 4 …… ⒋图形与图像
实践五:将“素材”文件夹中的“矢量图”和“位图”图像打开,并放大到1000%后观察,总结出位图与矢量图的特点。(参考课本P26表2-3)
《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第二章图形、图像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