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EDI系统.ppt

发布:2017-12-10约1.93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EDI基础知识 1. 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定义: 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它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个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 包含三个方面:计算机应用—条件 通信网络—基础 数据标准化—特征 第一节 EDI基础知识 EDI的产生和发展 1、EDI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航运业; 2、20世纪70年代出现行业性数据传输标准; 3、20世纪80年代开发了EDI的国际标准; 4、20世纪90年代出现Internet EDI。 第一节 EDI基础知识 EDI的应用优势 买卖双方及银行应用EDI后,不必再使用传统交易中的纸质单证,不仅节省了费用,也大大加快了贸易单证的流转速度,缩短了整个交易完成的时间。 EDI的特点 1、EDI取代纸面贸易 2、信息传递快,可靠性强 3、提高工作效率和竞争能力 4、在贸易伙伴间建立更好、更密切的关系 EDI系统的基本结构 一、EDI的构成要素: 数据标准化、EDI软件及硬件、通信网络。 EDI软件及硬件实现:EDI所需的硬件设备大致有计算机、调制解调器(Modem)及电话线。 通信网络是实现EDI的手段。EDI通信方式有多种,如下所示 EDI软硬件 EDI软件的主要功能有格式转换、翻译和通信。 格式转换 公司的业务不同而导致单证格式的不同,格式转换软件可以把公司单证格式转换成平面文件,也可以将平面文件转换成公司单证格式。 EDI软件的主要功能有格式转换、翻译和通信。 翻译软件   翻译软件就是把平面文件翻译成EDI标准报文,再由通信软件进行传输。 通信软件   通信软件负责管理和维护贸易伙伴的电话号码系统,执行自动拨号等功能。 EDI硬件 EDI应用系统硬件环境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机EDI系统,文件处理系统构造的EDI系统。 客户机/服务器处理系统。 分布式处理系统和客户机/服务器+Internet处理系统。 二、EDI标准 1、EDI的标准组成: EDI网络通信标准:解决通信网络协议问题。 EDI处理标准:研究各种EDI报文互相共有的“公共元素报 文”的处理标准。 EDI联系标准:解决EDI用户所属的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 库与EDI之间的接口。 EDI语义语法标准:解决报文在国际网络和各系统之间传 递的标准协议。 物流业EDI标准主要包括运输业EDI标准与仓储业EDI。 制定EDI标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各国语言、商务规定以及表达与理解上的歧义性,为贸易实务操作中的各种单证数据交换搭起一座电子通信的桥梁。 三、标准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产业标准阶段(1970-1980) 第二阶段:国家标准阶段(1980-1985) 第三阶段:国际通用标准阶段(1985- ) ANSIX.12标准 UN/EDIFACT标准是相对成熟标准。 EDIFACT与ANSI x.12 EDI的核心是被处理业务数据格式的国际统一标准, EDI传递的都是电子单证。 EDI的标准应该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 提供一种发送数据及接收数据的各方都可以使用的语言,这种语言所使用的语句是无二义性的。 这种标准不受计算机型的影响,既适用于计算机间的数据交流,又独立于计算机之外。 物流信息管理 第三章 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4年确认了EDI的技术定义: 根据商定的交易或电子数据的结构标准实施商业或行政交易, 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数据传输。 第一节 EDI基础知识 第二节 EDI系统的构成 a) 点对点 b) 多点对多点 c) 一点对多点 d)增值网络VAN 第二节 EDI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EDI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EDI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EDI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EDI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EDI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EDI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EDI系统的构成 谢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