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课外文言阅读组合专练(教师版).pdf

发布:2022-05-20约2.8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语文 九上课内文言文知识专练 (一)课内知识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百废具兴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系向牛头充炭直 【答案解析】B  A 项, “具”同 “俱”;C 项, “属”同 “嘱”;D 项, “直”同 “值”。 2.下列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浊浪排空     而或长烟一空 B.北通巫峡 指通豫南 C.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予观夫巴陵胜状 【答案解析】B A 天空;消散。 B 两个“通”都是“通向”的意思。 C 有时;或许。 D 景象;看。  3.下面句子中对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 C.泉香而酒洌 洌:清 D.负者歌于途 负者:失败的人 【答案解析】D “负者”应解释为“背着东西的人”。 4.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思而不学则殆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怒而飞 D.乃记之而去 【答案解析】D 例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A 项,连词,表转折;B 项;连词,表 并列;C 项;连词,表修饰;D 项,连词,表顺承。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初中语文 A.余住西湖     余拏一小舟 B.是日更定矣 更有痴似相公者 C.是金陵人 是 日更定矣 D.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答案解析】A  A “我”。 B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还”。 C “判断动词”;“指示代词,这”。 D “白色”;“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行者休于树 B.作亭者谁 水落而石出者 C.山之僧智仙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而年又最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答案解析】A  A 两个“于”均为介词,“在”的意思。 B 第一个“者”是代词,“……的人”;第二个“者”是语气词,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 后,引出判断。 C 第一个“之”为结构助词,“的”的意思,第二个“之”为音节助词,不译。 D “而”都是连词,第一个“而”表并列,第二个“而”表顺承。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① 晋文公攻原 ,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 ② 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 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判断下面两句中的“食”意思是否一致? ( )(2 分) ①夫原之食竭力尽矣。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A.是 B.否 2.判断下面两句中的“归”意思是否一致? ( )(2 分) ①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②男有分,女有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