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quot;软塑造quot;在五四时期的表征与影响.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9年5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May.2009
JOURNALOFHEBEINORMAL 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第32卷/第3期/ UNIVERSITY/Philosophy V01.32No.3
【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
“软塑造”在五四时期的表征与影响
范丹卉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000)
擅要:在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力可分为“硬塑造”和。软塑造”两个方面。到五四时
期.由于社会基本面的变革和传统文化的衰落,其中。硬塑造”的作用巴基本消失.但。软塑造”的作用却顽强
延续下来。其表征是传统文化先验地决定五四知识分子看待酉学的思维逻辑和评判依据.其重要影响是在一
定意义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首个传播高潮。
关键词:传统文化;塑造;五四,表征;影响
中圈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87(2009)03—0144-06
五四知识分子特有的传统现代二重性,是他们 观念、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具有先人为主的塑造作
思想魅力绚烂精彩的源泉。探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 用,这种塑造是知识分子创造文化的无可回避的前
矛盾张力,是学界对五四文化经久不衰的热情。其 提,特别是在较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如果没有外来文
中一个重要问题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西学,在五四知 化的强势干预或者天才人物的惊世奇想,被传统文
识分子思想中的权重各据几分,两种不同的文化分 化塑造定型的知识分子很难创造出新的文化内容、
别对同一代人产生了何等影响。就中国传统文化而 形态和传统。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塑造作用,可
言,它对五四知识分子的深远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这 分为“硬塑造”和“软塑造”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从物
种影响是历史上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软塑造”的延 质层面限定知识分子的生存方式,后者主要从精神
续,并在五四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呈现新的表征、导致 层面评价其存在价值。
新的结果。 (一)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硬塑造”
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硬塑造”是指把知识分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双重
子塑造成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文化群体,
塑造
这种赤裸裸的人性模铸一般要通过向知识分子施加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以孔子时代为分水岭,前 生存压力才能收到良效。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都必
两千五百年知识分子是创造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须拥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即具备相应的经济能力。
后两千五百年他们则垄断了文化创造权,成为统治 知识分子是在社会分工出现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社
阶级的智识来源。知识分子既是传统文化的创造 会阶层,他们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因此他们只能以
者,同时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产生一系列由 自己的智力成果来换取经济能力。而孔子“民可使
内而外的定向塑造效果。人非生而知之,每一代知 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论断,使得文化在中国后两千五
识分子都必须先接受“塑造”,然后才有可能“创造”。 百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为统治阶级独享,也只有他
根据这一逻辑顺序,传统文化相对于它同时代和后 们需要获得新的智力资源,因此统治者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