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医疗保障机制创新的思考.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思考篇
郭毓东 江立明
对农村医疗保障机制创新的思考
内容提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建立以政 疗制度,以实现帕累托改进;广义而言,还包括在新
府为主导,市场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实现 的经济背景下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医疗
医疗制度,刚性投入,服务保障,费用控制,价格保护机制的创新。 制度逐渐被淘汰,适应新的医疗保障制度将逐渐确
关键词:基本医疗 机制创新 政策体系 立和巩固。
长期以来农村存在着缺医少药的问题,在农村经济体制
二、农村医疗保障机制创新的分析
改革之前,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保障农民健康、促
农村医疗保障机制创新是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稳定农村社会经济等,发挥了重要的
要,建设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
作用。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尽管有一定的共济性和互助性,
项目标任务,必须通过加快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发展。这类
但只限于合作社内部,没有合作社之间的共济,既不是一般
创新包括制度均衡机制、刚性投入机制、服务保障机制、费用
意义上的医疗保险,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农
控制机制、价格保护机制等创新,既有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的
村卫生医疗在需要时并没得到相应的服务。“看病难、看病
创新,又有医疗宏观控制机制的创新,是政府调控与医疗实
贵”不仅是城镇居民,更是农村居民遇到而必须解决的重要
体创新相结合的结果。
问题。
(一)制度均衡机制的创新
在既定的条件之下,如果供给过量,就容易造成卫生资
一、农村医疗保障机制创新理论分析框架 源的过剩和浪费;如果需求过大,容易产生卫生资源的劣质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安排实施,是医疗公共产品的特征 配置。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供求状况,由于医疗保
表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 障市场的不确定性、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等因素
助、政府补贴”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到2008 年9 月底,全国 的综合作用,几乎无法进行量的精算与分析。但从近几年我
参加新农合人口8.14 亿人,但与全国 13.2 亿人口的基数相 国农村医疗保障供求关系变化,以及部分成功的制度变迁例
比,还有24% 的人口没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即使是被 证来看,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供求不平衡是目前
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的人口,其自费的比例也超过60%。针对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供求关系的主要特征。鉴此,在确定农村
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由于财政困难,基本的医疗难以得到 医疗保障机制创新的政策取向上,应当关注医疗保障中的
保障,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约束范围和约束对象,具有一定 “供求平衡”和“配套联动”,不仅注重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
的局限性。 员,还必须同时注重农村看病就医的有效支付能力。在医疗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制度本身是一种产品,也有制度供 卫生资源的配置上加强监督,如果卫生规划和行政监督不到
求的均衡与非均衡,制度均衡与非均衡都离不开制度的约束 位,卫生机构就有可能购置过量的大型医用设备,不利于均
范围和对象。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约束范围和约束对象的单一 衡状态的形成。
性,使得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均衡性与非均衡性具有明显的 2.实现统一政策与因地制宜的均衡。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