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前”“后”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前”“后”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
研究背景
“前”和“后”是描述时间和空间位置关系的重要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前”和“后”一般被认为是对称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前”和“后”可能不是对称的。例如,在一些语言中,“前”和“后”可能在语法和语义上存在差异,如汉语中的“前天”和“后天”。
近年来,对称性的概念在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在语言学领域中,对称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前”和“后”的对称性的研究。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前”和“后”的对称性及其不对称性,具体研究目的如下:
1.研究不同语言中“前”和“后”的表达方式及其差异。
2.探究“前”和“后”在语法和语义上的不对称性。
3.研究“前”和“后”对于记忆和思维的影响,探究其可能带来的认知启示和应用价值。
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
1.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关于“前”和“后”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归纳,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案例分析:选取一些语言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前”和“后”表示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探究其语法和语义上的不对称性。
3.实证研究: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研究“前”和“后”在记忆和思维中的影响,探究其可能带来的认知启示和应用价值。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其中,实证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对不同语言、不同人群的认知和表达方式进行考察和比较,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
1.拓展对称性研究领域,促进对称性概念在语言学领域的应用。
2.探究“前”和“后”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有助于深化对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理解。
3.对“前”和“后”在认知和表达中的作用进行探究,为语言教学和认知心理学等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预期研究成果
本研究预期取得以下成果:
1.对“前”和“后”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进行深入探究和研究,系统总结相关研究成果。
2.建立“前”和“后”的实证研究框架和实验设计,取得初步实验结果。
3.在“前”和“后”语义和语法不对称性方面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考。
参考文献
1.Dostie,G.,Brugos,A.,Weber,A.,Caplan,D.(2017).EffectsofAgeontheTimeCourseofSentenceComprehension:EvidencefromSubject-verbAgreementinGerman.Journalofpsycholinguisticresearch,46(3),729-748.
2.Enfield,N.J.(2013).Relationshipthinkinginlanguageuse:Cognitiveconvergenceinacomplexdomain.LanguageandCognition,5(2/3),185-214.
3.Lieven,E.V.,Feng,X.,Aarts,B.(2017).TheHandbookofLinguisticDevelopmentalDisorders:IntegratingTheoryandPractice:IntegratingTheoryandPractice.JohnWiley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