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供水水文地质勘察.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8章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第1节概述;给水工作人员将根据勘察报告正确地进行给水源地的设计
(施工图设计),即设计开采井的布局,井的结构与供水管
网的设计,以及进行开采后生产井的管理工作。因此要求给
水工作者必须学会阅读和利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读懂报告
中提供的所有条件;所以给水人员不仅应有一定的水文地质
基本知识,了解进行水资源评价的计算方法与依据;而且还
应懂得一些水源勘察的基本方法,以便进行地下水供水源地
的合理设计。;(2)综合性水文地质普查资料:所谓综合性水文地质普查,就是在较大的区域内主要靠水文地质测绘,配合少量的钻探、物探工作,对整个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做一般了解。我国已在很多地区进行过这种综合性水文地质普查,其资料虽还不能直接作为设计的依据,但对拟开采地下水地段的水文地质规律可提供重要线索。
(3)地质普查及矿产勘察报告中的水文地质资料:在普查找矿和矿区的勘察工作中,一般都有一些个别水点(民井、泉等)的调查资料以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论述。这种资料对分析研究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也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勘察工作的内容与程序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应根据城镇、厂矿企业的不同特点和不
同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对于地下水动态基本受自
然因素控制的未开采区和少量开采区,应按一般要求有步骤
分阶段进行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包括水文地质测绘、物
探、钻探、抽水试验和地下水动态观测等;对于地下水动态
主要受开采因素控制,并出现与地下水开采有关环境地质问
题的开采区,应分别情况确定工作内容,包括开采现状调
查、补给条件调查、边界条件调查、水质污染调查,以及与
开采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勘察与试验,地下水动态与
均衡观测等。
勘察工作程序是:接受任务→确定工作方案→编制勘察纲
要→野外作业→资料整理→提交报告→检查验收→质量评定。;4.勘察阶段的划分
通常分为初勘与详勘两个基本阶段。
(1)初勘阶段
主要任务是解决水源地具体位置问题。通过水文地质勘
察,在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可能利用的水源进行
初步的质与量的评价,加以比较和论证,确定拟建水源地,
为给水工程初步设计和详细勘察提供依据。
(2)详勘阶段
主要任务是在拟建水源地及其取水建筑物范围内进行勘探
及试验工作,以便全面地评价地下水资源,并提出最佳开采
方案,为给水工程施工图设计——取水构筑物类型、布置方
式提供资料依据。; 5.允许开采量的精度及其保证率要求
允许开采量的精度是随着勘察阶段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
允许开采量的精度分为A、B、C、D、E共5级。E级精度最
低,主要以搜集资料,用经验的水文地质参数估算,为预测
资源量。D级要求通过小比例尺水文地质测绘,在概略评价
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上,估算允许开采量,为推断资源量。C
级与B级的区分,主要是完成的工作量不同,B级强调了对
大型而复杂的水源地,要求一个水文年以上的地下水动态观
测资料,以及要求进行群孔干扰抽水或试验性开采试验,还
需要建立和完善数学模型,预测地下水开采条件下水位、水
量、水质的变化。A级要有三年以上水源地连续的开采动态
资料,可作为水源地合理开采以及改建、扩建工程设计的依
据。B级允许开采量、通常是供水工程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C级允许开采量可作为供水工程初步设计的依据;D级与E
级允许开采量,只能满足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要求。; 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与地表水一样,一般要求达到
90%—97%的保证率。
除确保开采量外,还有一个与开采量有关的开采年限问
题。它要求在开采期间不发生水泵吊泵,水质恶化和地面沉
降、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
1.地质调查
地质调查是整个水文地质测绘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1)区内各地层的岩性、构造、产状、厚度、成因、时代、层序组合、接触关系及其空隙特征,透水性与富水性;
(2)区内大地构造体系及其控水规律,褶皱与断裂构造的基本特征,分布范围与富水部位;
(3)野外节理裂隙形态、力学性质、充填情况、延伸方向与长度的测量统计,分析不同地层和构造部位的裂隙及其富水性。;(1)各地貌单元的形态、成因、年代和分布规律;地形
与岩性、构造的内在联系;地貌结构对地下水分布、埋藏、
循环、富集的影响。
(2)各类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成因、时代与岩性,结
构、构造、厚度及其透水性和富水性。
(3)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第四纪沉积物、地貌
条件与地下水的影响。
3.地下水露头的调查
地下水露头(泉、井)是认识地下水及其含水层的“窗口”。
因此,水文地质测绘时要求在观测点中占一定的比例。;(1)调查泉水出露的位置、标高及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
相对高差;泉在出露处的地质构造和涌出地面的特征;找出
泉水的补给含水层;了解泉水类型、温度、流量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