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湖南长沙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新人教必修2.ppt

发布:2019-12-18约1.18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的发现史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4.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 5.电子云模型(1927~1935年) 道尔顿原子模型 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汤姆生原子模型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卢瑟福原子模型 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象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波尔原子模型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电子云模型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波粒二象性。 原子核 核外电子(Z个) 质子(Z个) 中子(A-Z)个 原子 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直径不及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但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但元素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跟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非常密切。 结构 性质 决定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精确测定或计算电子在任一时刻所在的位置,也不能描绘出其运动轨迹。 (3)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有些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近的区域里运动;有些电子能量较高,在离核较远的区域里运动。 (1)高速运动(接近光速,约为3×108m/s)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2、电子层:能量不同的电子的运动区域 (即不连续的壳层——该电子层模型称洋葱式结构) 哪个区域能量最高,电子最活泼,最易参与化学反应? 电子层(n) 1 2 3 4 5 6 7 字母表示 能量 K L M N O P Q 低 高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最外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 (3)次外(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18(32)个电子; (4)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以上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机械套用。 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 Ca K [练习] 判断下列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A、 B、 C、 D、 +19 2 8 9 +12 2 10 +3 1 2 +54 2 8 18 20 6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原子结构示意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