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国际化经验教训及启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日元国际化经验教训及启示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经济大国本币的国际化进程,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的重要参照。回顾日本推进日元国际化的进程,许多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吸取。对日元国际化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总结,一方面有助于我们了解日元国际化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对推动我国人民币国际化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日元国际化发展进程、特点以及对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研判,结合我国国情,深入研究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日元 国际化 经验
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广,人民币加入SDR等标志着人民币已正式步入国际化发展进程。就我国当前的综合发展实力看,无论是经济背景、对外贸易还是社会文化、国际地位等都与20世纪60年代初步推行日元国际化的日本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学习借鉴日元国际化的发展经验与教训对我国顺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日元国际化发展进程及特点
日元国际化发展是一个充满曲折与坎坷的过程,就其发展趋势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
1.发展背景和特点。二战后,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日本开始逐步实行贸易自由化和外汇自由化方针,日元被自然使用于部分国际贸易结算中,标志着日元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1971年8月,美国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各国纷纷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日本也一改之前的固定汇率制度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日元相对美元升值。为应对日元升值给本国出口造成的压力,日本政府开始鼓励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日元。
2.日元国际化表现。日元被列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前几年,日本对外贸易结算中日元结算占比很低。随着汇率制度的改革及国家导向政策的改变,日元结算占比有所提升。与此同时,境外居民日元存款和购买日本债券、股票数量开始增加,为后来的日元国际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
1.发展背景和特点。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是日元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日本政府已将日元国际化发展正式提上议程,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案,以促进日元国际化发展进程,详见表1。
2.日元国际化表现。在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导向的双重作用下,日元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日元在对外贸易结算中的比重提高。1990年,日元结成为继美元、马克之后的第三大国际储备货币,日元国际化水平达到了顶峰阶段。
(三)停滞倒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
1.发展背景和特点。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泡沫经济逐渐形成。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攀升,资产价格暴跌,金融危机严重,日本经济自此进入长达10年的停滞期。在此期间,日本政府基本未再出台新的推动日元国际化的政策。
2.日元国际化表现。国际市场上对日元信心受到重挫,日元国际化步入停滞倒退阶段。1997年,日元在对外贸易结算中占比35.8%,较1990年下降1.7个百分点;日元外汇储备占比为5.8%,较1990年下降8.7个百分点。
(四)战略转换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
1.发展背景和特点。在国内外经济再受重创的刺激及欧元创立的影响下,日本政府更加坚定了日元国际化的推进信念,并改变之前将日元直接推向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转而加大了对日元区域合作的推进力度,详见表2。
2.日元国际化表现。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在调整进出口结构、改革金融制度的基础上对日元国际化采取了积极的推进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国际化的目标和战略。日元在本国对外贸易中的结算占比虽有所提升,但幅度甚微,效果有限。
二、日元国际化落后的原因及其经验与教训
(一)经济长期停滞
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对本国货币国际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使日本步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停滞期,国内消费疲软,企业经营压力陡增,失业率提升,银行不良贷款增加,部分金融机构破产,金融市场受到重创,国际市场持有日元信心下降,国际化发展严重受阻,甚至出现了倒退现象。加之受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再次受创,日元国际化推进效果依然有限。
(二)外贸结构不合理
日本外贸规模庞大,虽长期居于世界前几位,但其对外贸易结构却并不十分合理,导致对外贸易结算中本币结算占比偏低。从进口产品结构来看,日本因国土狭小、自然资源匮乏等原因,主要进口煤炭、石油等原材料产品。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日本主要出口国为美国、中国等贸易大国,而这些国家进口商品的主要结算货币仍是美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