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docx

发布:2019-04-11约2.6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三叉神经痛(ICD-10:G50.0) 行微血管减压术(ICD-9-CM-3:04.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疼痛局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根分布区,多以单侧牙痛或颜面、下颌、鼻旁疼痛起病; (2)在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的分布区出现刀割样、电击样或烧灼样剧烈疼痛,反复发作,突然出现,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骤停,可伴有同侧流涎、流泪、面肌反射性痉挛等; (3)疼痛区常有扳击点,可因洗脸、刷牙、进餐、说话等机械性刺激诱发疼痛发作。 2.辅助检查: (1)颅脑3D-TOF-MRA检查能了解三叉神经根有无血管相邻; (2)颅脑MRI或CT检查排除肿瘤。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三叉神经痛诊断明确。 2.药物或神经阻滞治疗效果不佳。 3.不能接受其他方法治疗的面部麻木。 4.患者一般情况好,无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器质性病变,能够耐受全麻手术。 5.排除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G50.0三叉神经痛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如果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4天。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5)心电图、胸部X光片。 2.根据患者病情科选择:心、肺功能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2.预防感染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 2.手术方式:微血管减压术。 3.术中用品:Teflon棉或其他材料、硬脑膜及颅骨修补材料。 4.输血:一般不需要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术后回病房平卧6小时。 2.术后1天切口换药,注意观察切口渗出情况。 3.术后出现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的患者,需要尽早行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检查。 4.术后7天切口拆线。 (十)出院标准。 1.患者术后恢复好,无头痛、发热。 2.切口愈合良好。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部分患者受血性脑脊液刺激或对Teflon棉或其他材料有排异反应,术后会出现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情况,需要行腰椎穿刺,可能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2.少数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原有疼痛不一定立刻消失,有可能恢复一段时间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二、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三叉神经痛(ICD-10:G50.0) 行显微血管减压术(ICD-9-CM-3:04.410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0-12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4天(手术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开具各项化验检查申请单 上级医师查房,术者查房 根据各项检查结果,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家属授权委托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等 手术前再次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和手术侧别 手术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和手术记录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手术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术者查房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饮食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 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颅脑3D-TOF-MRA 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饮食 临时医嘱: 拟明日在全麻下行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 术前禁食水 头部备皮 抗菌素皮试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一级护理 吸氧 禁食水 生命体征监测 心电监护 抗菌药物、激素等 临时医嘱: 根据病情需要下达相应医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入院宣教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 观察血压、体温 术前宣教及心理护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