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妊娠病第一节妊娠恶阻.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一章 妊 娠 病
第一节 妊娠恶阻
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早期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出现呕吐厌食,或食入即吐的病证。临床
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妊娠剧吐相同。
[诊断]
1呕吐厌食或食入即吐,一般发生于妊娠早期的3个月内。
2若仅见恶心吐涎,择食嗜酸者,称早孕反应。
3应与妊娠胃脘痛、肠痛等病相鉴别。
4严重恶阻者,须结合妇科检查及B超排除葡萄胎,并必须作尿醋酮检查。
[辨证论治]
1胃虚型
症状:妊娠早期,恶心呕吐,吐出食物,甚则食入即吐,脘腹胀闷,不思饮食,头晕体倦,
怠惰思睡,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治法:健胃和中,降逆上呕。
例方:香砂六君子汤。
2肝热型
症状:妊娠早期,呕吐酸水或苦水,胸胁满闷,嗳气叹息,头晕目眩,口苦咽干,渴喜冷饮,
便秘溲赤,舌红,苔黄燥,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和胃,降逆上呕。
例方:加味温胆汤。
3痰滞型
症状:妊娠早期,呕吐痰涎,胸膈满闷,不思饮食,口中淡腻,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舌淡
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除湿,降逆止呕。
例方:青竹茹汤。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可用增液针、生脉针静脉注射配合治疗。
2西医疗法
2.1选用止呕功效较好且对胚胎无影响的药物对症治疗。
2.2输液及补碱治疗,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疗效标准]
1治愈:呕吐停止,诸症消除,停药后无反复。
2好转:呕吐等证减轻,或呕吐诸症消除,但停药后又见反复。
3未愈:呕吐诸证均无改善。
第二节 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是由于宿有少腹瘀滞,胞脉胞络不畅,使孕卵运行受阻,或因先天肾气不足,冲任
虚弱,输送孕卵乏力而迟缓,致令孕卵滞留于子宫体腔之外,影响气血流畅,日久胀破脉络,血
溢于内,离经之血流入少腹,形成少腹血瘀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异位妊娠相同。
[诊断]
1多有停经史及早妊反应。有时月经过期仅数天或无明显停经史。
2.1腹痛:输卵管破裂时,突感一侧少腹撕裂样剧痛,或伴有恶心呕吐,或有肛门坠胀和排
便感。
2.2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深褐色,有的出血较多。
2.3晕厥与休克:由腹腔内急性出血和剧烈腹痛引起,休克程度与腹腔内出血速度和量成正
比,但与阴道外流血无关。
3检查
3.1妇科检查:阴道后窟窿饱满、触痛。宫颈有明显的举痛和摇摆痛。子宫稍大而软,内出
血多时子宫有漂浮感。子宫一侧或后方可触及肿块,边界不清,触痛明显。陈旧性宫外孕时,肿
块的边界较清楚,但不易与子宫分开。
3.2腹部检查:下腹部明显压痛和反跳痛,患侧更明显;叩诊有移动性浊音 (当内出血较多
时)。
3.3实验室检查:妊娠试验阳性,急性期血色素下降,或呈进行性下降。
3.4其他检查:后窟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B超示:宫腔内空虚,妊娠囊 (孕5周后)及胎
心搏动 (孕7周后)位于宫外,有重要诊断意义。或腹腔镜检查可协助诊断。或诊断性刮宫内膜
见蜕膜组织。出血较多时可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
4应与黄体破裂、肠痈、流产、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病相鉴别。
[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治疗的重点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动态现察治疗。并在有输血、输液及手术准备的条
件下进行服药。
1未破损期
症状:停经后可有早孕反应,或下腹一侧有隐痛,双合诊可触及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有压
痛,尿妊娠试验为阳性,脉弦滑。
治法:活血化瘀、消杀胚
例方:宫外孕Ⅱ号方。
杀胚问题
1.1中药中加蜈蚣、全蝎、天花粉。
1.2西药:息隐 (米非司酮)。
2已破损期
2.1休克型
症状:突发下腹剧痛,面色苍白,四肢厥逆,或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或不稳定,
有时烦燥不安,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并有腹部及妇科检查的体征 (详见诊断项)。
治法:益气固脱,活血祛瘀。
例方:生脉散合宫外孕Ⅰ号方。
2.2不稳定型
症状:腹痛拒按,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但逐渐减轻,可触及界线不清的包块,兼有少量阴
道流血,血压平稳,脉细缓。
治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