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研究生病理学-炎症2.ppt

发布:2017-12-31约1.28万字共1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病理学总论—炎症 炎症的调节 炎症介质 Inflammatory mediator ;炎症介质 介导炎症发生、发展的内源性化学因子 特性 (1)来源 Cell-derived mediators:以颗粒形式存于细胞内,需要时释放到胞外,或重新合成。主要细胞: neutrophil macrophage mast cell platelet Serum-derived mediators:以前体形式存在,需 要时经蛋白酶裂解激活。 ;(2)作用机制:多数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少数有 直接的酶活性,或介导产生氧代谢产物。 (3)介导靶细胞产生二级炎症介质,放大或抵消原炎 症介质的作用。 (4)作用于一个或多种靶细胞,依细胞和组织类型的 不同,效果不同。 (5)分泌到细胞外或激活后,寿命短暂,很快衰变、 降解,或被拮抗因子抑制或清除。;细胞来源的炎症介质 血管活性胺: 组织胺(histamine) 白细胞产物:氧自由基 溶酶体酶 细胞因子:TNF,IL-1,IL-2 血小板激活因子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 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 神经肽: P 物质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前列腺素 (prostagladin PG) 白细胞三烯 (leukotriene LT) 脂氧素(Lipoxins) ;血管活性胺: 组织胺(histamine) 5-HT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及血小板,被组胺酶灭活。 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刺激包括: ①创伤或热等物理因子; ②免疫反应,即抗原与结合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相互作用时,可使肥大细胞释放颗粒; ③补体片断,如过敏毒素(anaphylatoxin); ;④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阳离子蛋白; ⑤某些神经肽。 在人类,组胺可使细动脉扩张,细静脉内皮细胞收缩,导致血管通透性升高。组胺还有对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 5-HT: 由血小板释放,胶原和抗原抗体复合物可刺激血小板发生释放反应。 大鼠: 作用与组胺相似;Arginine;病理学总论—炎症 炎症的调节 炎症介质 Inflammatory mediator ;病理学总论—炎症 炎症的组织病理变化 炎症介质 Inflammatory mediator ;体液中的炎症介质 激肽系统(Kinin system) 补体系统 (Complement system) 凝血纤溶系统 (Coagulation ang fibrinolytic factor);Kallikrein;缓激肽(bradykinin)的作用 激活因子XII, 放大炎症 引起细动脉扩张 内皮细胞收缩 细静脉通透性增加 血管以外的平滑肌收缩 激肽释放酶 具有趋化性,使补体C5转变为C5a 缓激肽很快被血浆和组织内的激肽酶灭活,其作用主要局限在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早期 ; 补体系统 (complement system);补体对炎症影响: C3a和C5a(过敏毒素): 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引起血管扩张 引起肥大细胞和单核细胞进一步释放炎症介质 C5a:激活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脂质加氧酶途径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释放炎症介质。 ② C5a: 趋化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促进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 ③ C3b结合于细菌细胞壁时具有调理素作用,增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活性。 ;plasmin;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对炎症的影响 凝血酶 使血管通透性升高,又是白细胞的趋化因子 纤溶酶原 降解纤维蛋白 激活第Ⅻ因子启动缓激肽的生成过程 裂解C3产生C3片 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炎症介质;;;脂氧素 (Lipoxins) – 炎症消退 (inflammation resoluation) Braking signals Stop signals ;脂氧素的灭活:单核细胞 (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 白三烯 B-12羟基脱氢酶);aspirin-triggered lipoxins (ATL) ;Lipoxins ↓ 磷脂酶D ↓ NADPH ↓ ONOO- ↓ ↓ I-kB ↓ ↓ NF-kb ↓;脂氧素的调节作用 中性粒细胞: 下调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趋化、粘附和渗出 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