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doc

发布:2018-01-28约2.6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儿科 264400 摘要:目的 研究研究探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近两年收治的13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成红霉素组和阿奇霉素组,各69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红霉素组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进行治疗,阿奇霉素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症状恢复时长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对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经对应药物治疗后阿奇霉素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75%显著高于红霉素组的75.36%(Plt;0.05);阿奇霉素组发热、咳嗽等症状恢复时长显著少于红霉素组(Plt;0.05);阿奇霉素组出现静脉刺激、胃肠道反应、轻度皮疹等不良反应几率显著少于红霉素组(Plt;0.05)。结论 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众多药物中临床效果较好的是阿奇霉素,能安全快速有效地缓解病情,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取得的效果优于其他药物,且不良反应少、见效快,减少发生静脉刺激、胃肠道反应、轻度皮疹等不良反应概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小儿;红霉素; 支原体肺炎作为肺炎常见类型,其主要病原是肺炎支原体,易发于秋、冬两季,小儿是该病的易感人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安全的疾病之一[1]。该病的临床主要症状有全身不适、头痛、剧烈咳嗽、发热等,支原体能抵抗多数抗生素且不易被清除,因此临床上常使用大环内醋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经研究表明红霉素易引起静脉刺激、胃肠道反应、轻度皮疹等不良反应,而阿奇霉素能安全快速有效地缓解患儿病情,增加其临床治愈几率。为此本此实验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近两年收治的13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对照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近两年收治的13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纳入标准符合以下几点:(1)依据其诊断标准《小儿支原体肺炎》[2]判定的患者;(2)自愿参加本次实验且签订知情书的患者。依据双盲随机方法将其分成阿奇霉素组和红霉素组,各69例。其中红霉素组男孩35例,女孩34例,平均年龄(3.01plusmn;0.39)岁。阿奇霉素组男孩35例,女孩34例,平均年龄(3.12plusmn;1.3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gt;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措施如退热、袪痰、止咳等。在此基础上红霉素组静脉滴注红霉素进行治疗,30mg/kg/d,每日静注2次,连续注射11天。 阿奇霉素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10mg/kg/d,每日静注1次,连续注射5天后停用3天,再连续用药3天。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症状恢复时长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对其进行对照比较。 1.3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与体征恢复正常,X线检查表明阴影被完全吸收。 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与体征有效减轻,X线检查表明阴影大部分被吸收。吸收。 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与体征无变化,X线检查表明阴影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来显示结果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经对应药物治疗后阿奇霉素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恢复时长、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均显著优于红霉素组(Plt;0.05)。见表1。 3 讨论 儿童体质普遍较弱,易被多种因素干扰而患上疾病,其中支原体肺炎是较为多发疾病。该病的重要病原是肺炎支原体,其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肺炎一般为散发性,患儿发病较急,常出现头痛、剧烈咳嗽、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若患儿病情较为严重时常常出现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现象,极大的危害到患儿身心健康安全,因此需及早进行救治。肺炎支原体能独立生存并进行自我复制,介于病毒与细菌间的微生物,其不具备细胞壁,因此通过破坏细胞壁合成而产生药效的诸多抗生素对阻止该病感染效果不理想。 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多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通过结合在肽输出通道和核糖体转肽酶中心间狭窄部分,以此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