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分析(附5例报告).doc

发布:2018-02-01约3.3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分析(附5例报告) 成端辉( 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 5 3 0 0 0 3 ) 【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prostatectomy,TURP) 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 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TURP术的5例患者出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术后出血是TURP 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寻找TURP术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术后出血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198-02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本组经尿道前列腺手术(transurethral prostatectomy,TURP)共75例,其中5例术后出血。于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T U R P术75例,患者平均年龄(65plusmn;6)岁,术前均行直肠指检,查尿常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F P SA)、经直肠前列腺彩超明确诊断为BPH,除外尿道狭窄、既往前列腺或膀胱颈手术历史、前列腺癌、神经源性膀胱和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慢性梗阻性肺疾患、陈旧性心肌梗死、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动脉硬化、多发性硬化症等内科疾患等严重内科疾病手术禁忌病例。 1.2治疗方法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术中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采用F26 Storz(德国)间断冲洗电切镜,术中5%葡萄糖注射液持续低压冲洗。直视下置入电切镜操作件,依次观察尿道、精阜和尿道外括约肌、前列腺腺体、膀胱颈、双侧输尿管开口,估计膀胱颈至精阜的距离,了解膀胱内有无病变。近端以膀胱颈为开始切除标志,远端以精阜为终止界限,外周切至包膜。首先切除增生的前列腺中叶组织,沿膀胱颈约5、7点至精阜近端切两条纵行深度标志沟,显露膀胱颈部环形纤维,深及包膜,切除标志沟之间隆起的中叶组织至膀胱颈与三角区齐平;然后切除增生的前列腺侧叶组织,分别沿膀胱颈约1或11点至精阜近端切一条纵行深度标志沟,侧叶组织下坠,沿包膜依次切除左侧叶和右侧叶。修整前列腺创面使其平整。术中切割腺体组织同时电凝止血,保持清晰的视野。最后仔细弧形修整前列腺尖部,便膀胱颈至精阜处尿道呈漏斗形。术毕用E l l i k冲洗出组织碎块,再次检查创面并行必要的止血,退出电切镜操作件,留置20或22号三腔F o l e yrsquo;S尿管,气囊注水30m l牵引固定尿管,生理盐水常规膀胱点滴冲洗,保留尿管4d-7d,抗生索抗感染治疗。术后根据病情测定血红蛋白、血电解质、血糖等。如合并膀胱结石,先行经尿道膀胱结石碎石术,后行TURP。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较平稳,手术时间40 m i n~120 m i n.平均60min,切除前列腺组织平均30克,术中出血300—500mL,5例中除1例术后当天因出血再次止血及输血外,3例经加快冲洗速度,冲洗液量5000-40000m l,保持引流管通畅,经过牵引压迫,加强止血治疗等处理后出血转逐渐停止;1例经过再次膀胱镜下清除血凝块,电凝止血后出血停止,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病例。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一3年,疗效满意。 3 讨论 3.1T U R P因为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比传统开放手术有更广泛的适应证,已经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成为治疗B P H的金标准[1]。出血是TUR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下面我们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3.2手术常见出血原因及预防: 3.2.1动脉出血 在TURP操作过程中,快速、准确止血是减少出血的关键。初学者行电切时往往切割组织不规则,高低不平,附着碎片,导致出血点不易发现,所以必须切平高低不平的组织,看清出血点再行有效止血;如果视野清晰,可以电切直达包膜后再止血,以加快电切速度。我们认为:①应逐区顺序进行TU R P,不要跨区同时多区进行电切,否则会增加止血和手术的难度。②对每个出血的血管应即时止血,特别是对于膀胱颈5、7点前列腺动脉处的血管出血,一定要彻底止血,因为手术视野的清晰是电切的基本要求;随着操作技术的熟练,可采取手术终期止血。③位于组织碎片或切除不全的腺体后面的隐蔽性出血,只有使切除区域表面光滑后,清楚显露出血点后再止血。④在前列腺窝内的血凝块下的血管出血点比较难以发现,只有用电切环将其刮干净后显露出血点再进行止血。⑤保证冲洗液有足够的速度,使手术视野保持清晰,便于及时发现出血点并进行止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