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术后疼痛的管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控镇痛泵(PCA泵)的护理 目前临床多采用两种自控镇痛方法,一种是经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法,以及一种使用PC泵经静脉系统以均匀一致的速度注入镇痛复合液进行手术后镇痛的方法。 自控镇痛泵(电子止痛泵) 自控镇痛泵(机械泵) 自控镇痛泵的护理 注意事项 使用前告知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中监护正确用药 保持静脉通路畅通 严密观察有关并发症 病人自控镇痛 术后镇痛最常用和最理想的方法 适用于手术后中到重度疼痛 起效较快 无镇痛盲区 血药浓度 相对稳定 及时控制 爆发痛 用药个体化 满意度高 疗效与副作 用比值大 优 点 基本要素 保证术后达到稳定的、持续的镇痛效果。静脉PCA时,对芬太尼等脂溶性高、蓄积作用强的药物应不用恒定的背景剂量或仅用低剂量 术后立刻给予,药物需起效快,剂量应能制止术后痛,避免术后出现镇痛空白期 使用速效药物,迅速制止爆发痛。一般冲击剂量相当于日剂量的1/10~1/12 保证在给予第一次冲击剂量达到最大作用后,才能给予第二次剂量,避免药物中毒 负荷剂量 持续剂量 冲击剂量 锁定时间 PCA镇痛疗效评估 VAS 0~1,镇静评分0~1分,无明显运动阻滞 PCA泵有效按压数/总按压数比值接近1,没有采用其他镇痛药物 镇痛疗效评估 最大镇痛作用 最小副作用 副作用轻微或缺如 病人评价满意 良 好 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 护士会常规地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体征,但对术后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未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重视。据1次开腹术后疼痛问题调查表明,30%的病人没有记录病人术后疼痛情况,从记录上统计有20%病人疼痛严重,但据咨询调查统计40%病人的疼痛是剧烈的〔3〕。可见术后疼痛评估还没有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疼痛评估方法不正确 在临床实践中,一般采用0—10级法进行评估。在评估时把疼痛评分看作评估病人疼痛的惟一标准,而忽略了从生理、行为、功能等方面观察的综合评估。疼痛评估分级不仅要求病人报告休息时的分级,也要报告在活动、咳嗽、深呼吸时的分级,在应用时护士只简单地问病人的疼痛分级,而忽略了什么时候的疼痛分级,有时护理记录上病人的疼痛评估为3分,而病人却不敢活动,深呼吸;由于病人没有正确地理解疼痛评分法或得到正确的指导,告诉你疼痛3分,而生理、行为、功能表现上疼痛剧烈,如出汗、痛苦貌、眉头紧锁、肌肉僵直、不敢翻身、深呼吸等。错误地把病人报告的疼痛分级作为给止痛药的标准。评分超过5分,给止痛药,而低于5分,不给止痛药。疼痛评分是病人的主观资料,病人告诉你几分疼痛就是几分,而不是护士的主观判断,而在应用时有时病人说不出疼痛的分级,而我们护士会错误地根据生理、行为、功能上的表现给病人打上评分,这就混淆了疼痛的不同评估方法。由于不能准确地评估疼痛,从而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皖医二附院 普外科 胡世琴 外科疼痛的特点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 疼痛定义 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手术后疼痛的原因 手术后护理 疼痛定义 疼痛(pain)是机体对损伤组织或潜在的损伤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被认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个生命体征。疼痛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外科术后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 疼痛的定义 第十届世界疼痛大会宣言: 疼痛为第五大生命体征 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 背景 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和众多新型药物的不断上市,术后镇痛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仍有相当多的患者术后疼痛未得到充分地控制。 造成众多患者术后镇痛不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目前欠缺有效的术后镇痛规范化管理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 术后疼痛原因 术后疼痛是机体在手术后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主观感受,术后麻醉药的药效作用消失后就会出现疼痛感觉,术后疼痛主要分为伤口痛、体痛、内脏痛三类。引起术后疼痛的常见致痛因素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每一类型疼痛可由多种致痛因素作用引起,但多以某种因素为主,疼痛的多因素性增加了术后疼痛研究和管理的困难。 术后疼痛原因 手术后疼痛以伤害感受性为主,也存在中枢致敏的作用。在外周,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组胺、5-羟色胺和缓激肽)增加了伤害感受器的敏感性。中枢致敏是脊髓后角功能性重组的结果。这两个过程都导致对有害性刺激的夸大作用、高反应性以及在未受损组织内的扩散和痛阈的降低。 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 疼痛 手术后疼痛是 急性伤害性疼痛 疼痛 急性疼痛 持续时间短于1个月,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 慢性疼痛 持续3个月以上,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