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os-ch 02操作系统的界面.pdf

发布:2019-03-20约7.4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章 操作系统的界面 2.1 用户工作环境 2.2 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2.3 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 2.1 用户工作环境  用户环境指的是用户以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登录到 系统后所见到的整体操作环境,这个环境应该由 操作系统和用户自身设定综合而成。  操作系统会在用户账号下关联一个操作偏好设置的 记录,当某用户以自身账号和相应密码登录系统 后,操作系统将自动按照该记录设置默认的用户操 作环境。  对普通用户而言,图形化的环境更容易上手和操作  对特殊应用领域的用户而言,使用命令行形式能获 得更好的响应效率 2.1.1 用户环境  在设定用户环境前,通常要求系统先启动,即先 将所有用户的公共服务和基本的系统操作环境设 置好,然后再根据各用户的个人设定进行细微的 调整。  以linux为例,看到如下图像表示系统正在开机自检 并配置基本操作环境。 2.1.2 系统的生成与引导  操作系统需要完成生成与引导两个步骤后才能为 用户提供正确的服务,确保用户任务的顺利完 成。  系统生成(System Generation,SYSGEN):在为 用户建立工作环境前,需要先检测硬件情况,并在 特定硬件之上配置和构造操作系统。  系统引导指的是将操作系统内核装入内存并启动系 统的过程。 2.1.2 系统的生成与引导  系统生成  当裸机被启动时,为了生成正确的操作系统,需要 根据硬件平台的状况进行一系列重要的安装工作, 为此需要设计一个特殊的程序来自动进行系统生 成。  系统生成程序从指定文件中读取硬件系统的配置信息, 或从操作人员处获取这些信息,甚至在某些系统采用硬 件直接检测的信息获取方式。  配置信息用来帮助系统记录硬件配置信息,以便能根据 硬件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模块组。 2.1.2 系统的生成与引导  系统生成时参考的重要配置信息  CPU类型  内存大小  当前关联设备的类型和数量  操作系统的重要功能选项和参数 2.1.2 系统的生成与引导  系统生成方法  表驱动法:所有的系统代码(尤其是实现核心功能 的内核代码)以文件形式出现在外存的指定位置。 当系统实际运行时,根据自身当前运行需要选择相 应的功能模块装入内存。 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以最小的内存空间保证最基本的系 统功能运作,同时也加速了启动速度。 2.1.2 系统的生成与引导  系统生成方法  其他方法:为了实现专有硬件平台对实时性、快速 性等特殊性能的更高要求,可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 定制操作系统,并将其完全编译,形成专用系统。  此类系统将一些与用户需求无关的功能直接裁掉,以牺 牲全面性能的方式换取更快速响应。 2.1.2 系统的生成与引导  系统引导  系统引导由位于系统ROM中的启动引导程序完成, 整个系统引导过程包括定位内核代码在外存的具体 位置、按照要求正确装入内核至内存并最终使内核 运行起来。  初始引导  内核初始化  全系统初始化 2.1.2 系统的生成与引导  初始引导  计算机BIOS完成,包括中断服务程序、系统设置程序、上 电自检(Power On Self Test ,POST)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 等  中断服务程序是系统软硬件间的一个可编程接口,用于完成 硬件初始化  系统设置程序用来设置CMOS RAM中的各项参数  上电自检POST在通电后自动对系统中各关键和主要外设进 行检查,一旦在自检中发现问题就通过鸣笛或提示信息警告 用户  系统启动自举程序按照系统CMOS设置中保存的启动顺序搜 索有效的硬件驱动器,读入操作系统引导程序,接着将系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