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料众保——乌托邦?还是商业模式的颠覆式创新?.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01 专业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
众保——乌托邦?还是商业模式的颠覆式创新?
众保,是我首创设计的一种基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理念设计的互助保障模式,我
定义其概念为“基于互联网的小额互保”。相对于通常意义的“互助基金”,众保组织的金
融属性更低,”脱媒“更彻底,是一种用互联网重新定义“保险”的颠覆性创新。以我发起
成立的抗癌公社为例,就是我们组织一群人形成互助社群,你患癌症(含白血病)时我捐助
给你,我患癌症时你们捐助给我。免费加入,不收会费,随时可以退出。
说到此处时通常会有很多质疑:可笑,假设我是成员,如果别人患癌我不捐怎么办?假
设所有的人都不捐怎么办?你还真以为天下都这么自觉和有爱心?此外,假设我患了癌加入
怎么办?你收了我的钱会不会跑路?会不会像某某会一样胡作非为?你怎么赚钱生存?
但是不要着急,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都有对策。本文就是要介绍一下我所宣称的通过抗癌
公社这个项目所展示的创新商业模式:“众保”——基于互联网的小额互保。希望大家评判,
这到底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还是真的一个颠覆式创新的商业模式。
创意的由来
受母亲癌症去世的打击,我执著于保障领域创业,曾立志发起一家互联网人寿保险公司,
还为此出版了一本书《草根的中国梦》介绍设想,希望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做了很多努
力但是一直未有进展。
2011 年母亲节的前一天,因母亲节的关系想到母亲,突然有个小事情跳进脑海。在上
海肿瘤医院陪母亲住院时,看到有一个病人找到医生,请医生帮开个证明材料。医生问缘由,
病人说他参加了基督教会,教友们可以帮助募捐。当时我信用卡透支很多,正为钱的事发愁,
所以很羡慕他有个组织可以依靠。但我不是教徒,不可能去请求帮助。
想到这件事突然产生一个想法:会不会有人为了万一大病时得到募捐而去信教?我能不
能建立这样一个组织帮助人们万一癌症的时候帮他募捐?如果很多人都同时有这个想法,我
01 专业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
们不是可以互相帮助吗?——互助互保的想法就产生了。一夜奋战之后,第二天母亲节我的
网站就上线了,当时叫互保公社。后来又经过一年完善了规则,大致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这个故事已经能解释抗癌公社的基本原理,但是相信你仍然存疑,美好的愿望不一定代
表目的的达到,宗教已经在教友中建立了一些道德标准,使得信徒可以去按这些标准去做一
些爱心奉献,但是抗癌公社并不具备这样的号召力,这一制度是否能实现?
规则与制度
通过从业经历的经验,以及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设计了一整套规章制度来达到
目的,其中有些办法简单但又巧妙。
免费加入,随时可退出。这是为了给社员最少的经济压力,但是看似对会员毫无约束,
其实有表现了信心。因为一旦加入,会员会发现留下来更加有利。
1 年等待期。这是为了防止有些人得了癌症再加入,对其它人不公平。还有一层意义,
构成了对加入者的隐性约束,一旦退出再重新加入要再等一年,那么寻求保障的成员就不得
不维护自己的成员资格。
不捐助视为自动退出。这为了保证每个人尽到义务保证公社运行。有人认为不妥,如果
会员有事耽搁或马虎而忘了捐助任务并非有意退出,不是被错杀吗?一方面有及时的提醒和
充足的时间,另一方面未来会提供简单的账户功能实现代扣,不会给成员带来麻烦。
无关诚信道德。这是体系设计的重要原则,就是在公社尽可能跟道德诚信脱钩。一个人
加入和退出,仅需考虑是否对个人有利,即便有捐助时临时退出,也是规则允许的,也是成
员的权利,而跟诚信道德无关。
上限 10 元钱。另一个设计原则是不能给任何成员以经济压力。因此社员无论多少,捐
助最多十元。当公社社员在3 万人以下时,是筹集不到30 万的(经过统计和测算,我们认
为30 万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抗癌保障额度)。因此这个项目必须依赖相对充足且稳定的成员。
01 专业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
随人数变动的捐助额。当公社有10 万人,每人为每患者捐助3 元,当公社有100 万人,
每人为每患者捐助0.3 元。这意味着社区人越多,癌症患者会越多,但每个人每次捐助数额
越小,所捐出的数额还是很有限的。
资金由成员直达患者。资金不经过公社经手,而是从成员帐户通过支付宝或其它方式直
达患者。这是为了摆脱嫌疑自证清白,我本人以及我的团队并没有携款潜逃的可能。
100%的资金效率。公社不从成员间的资助中抽成,为了保证公社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