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欣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浙江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欣赏
浙江省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个小题的容量大,涉及的化学知识多,阅读量也相对大,给予考生的思维空间宽,要求也比较高,试卷的整体难度也比较大。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制氢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绿色化学
B.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
C.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区分乙醇和乙酸乙酯
D.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分析与欣赏:考察化学与生活知识。A项,涉及能量转变和绿色化学概念,正确;B项,蔗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淀粉水解产物是葡萄糖,都是非电解质,油脂水解的产物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甘油是非电解质,高级脂肪酸属于电解质,B错;C项,将一束不同波长的红外???线照射到物质的分子上,某些特定波长的红外射线被吸收,形成这一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每种分子都有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据此可以对分子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故C正确。D项,考察石油的催化裂化和裂解的目的,正确。选择B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镀锌铁皮的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中,将镀锌铁皮放入稀硫酸,待产生氢气的速率突然减小,可以判断锌镀层已反应完全
B.在“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实验中,摘下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将其浸于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
C.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为了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应小火加热蒸发皿,直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D.受强酸或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分析与欣赏:考察化学实验原理。A项,锌比铁要活泼,而且会形成锌-铁-硫酸原电池,其反应速率较大,当锌消耗完后,不活泼的Fe与稀硫酸反应,且不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自然会下突然降,故A正确;B项,火柴头的成分是氯酸钾,得到的是氯酸钾溶液,与硝酸银不会形成白色沉淀,必须先加亚硝酸钠将氯酸钾(KClO3+3NaNO2=KCl+3NaNO3)为氯化钾以后才可以用硝酸银检验氯离子的存在;C项,为了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应该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属于结晶法而不是蒸发法,否则,硫酸亚铁铵晶体会失水或分解;D项中,不论是酸还是碱腐蚀,都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是错误的,若是酸腐蚀,应用3%~5%的NaHCO3溶液洗,且如果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布拭去再作相应处理。选择A。
9.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YX
B.Z和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Z的同主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
C.Ca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2只作氧化剂
D.CaX2、CaY2、CaZ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
分析与欣赏:考察元素推断、位、构、性的关系。“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若是F和Cl元素,则其核外电子数之和为9+17>18,故X应为H元素,Z为F元素,则Y为O元素。A项,原子半径为OFH,故A错;B项,HF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沸点高于HCl、HBr、HI,故B正确;C项,CaO2和H2O反应时类似Na2O2与水的反应,Ca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错;Ca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Oeq \o\al(-,2)是原子团),CaH2、CaF2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故D错。选择B。
10.以铬酸钾为原料,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钾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阴极室,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
B.在阳极室,通电后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橙色,是因为阳极区H+浓度增大,
使平衡2CrO42-+2H+Cr2O72-+H2O向右移动
C.该制备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K2CrO4+4H2O2K2Cr2O7+4KOH+2H2↑+O2↑
D.测定阳极液中K和Cr的含量,若K与C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则此时铬酸钾的转化率为α=1-
分析与欣赏:考察电解原理的运用,并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该电解池发生的反应为电解水,阴极反应式4H2O+4e-4OH-+2H2↑,阳极反应式2H2O+4e-4H++O2↑,阳极室因为OH-的消耗,H+浓度增大,使平衡2CrO42-+2H+Cr2O72-+H2O向右移动,故选项A、B、C正确。阴极产生OH-,阳极的K+要往阴极移动,转移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