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儿厌食症适宜技2.ppt

发布:2019-01-19约2.32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 儿 厌 食 症 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 吴灵芝 概 念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减退,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 特 征 厌食症主要原因 (1)不良习惯: (3)疾病影响: ①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或其他慢性感染、内分泌疾病等。 ②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炎、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③寄生虫疾病,如蛔虫、钩虫、血吸虫、肝吸虫、肺吸虫等。 ④其他疾病,如佝偻病、其他代谢和营养缺乏症、缺铁性贫血,特别是钩虫所致的缺铁性贫血常有喜吃泥土、石灰、烂布片、生米等异食现象。 (4)微量元素的缺乏: 与锌、铜、钙、锰、铬等多种微量元素的缺乏有关,其中以锌缺乏引起的厌食症最为多见。 (5)其他: 劳累、恐惧、心情不愉快、紧张等精神因素和气候过热等也可使食欲减退。 中医病因病机 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 乳食不节 痰湿滞留 感染诸虫 病后脾虚 厌食诊 断 要 点 食欲低下为主证,纳呆,食欲显著少于同龄正常儿童,甚至不食,严重者伴有营养不良消瘦、乏力、生长发育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 多见于1~6岁小儿,起病多较缓慢,病程较长,一般连续2个月以上。 微量元素缺乏特别是锌缺乏症与厌食关系密切。 排除消化系统疾患和全身性疾病对消化道不良影响。 鉴别诊断 1.年龄 (1)若是1岁以下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发现有明显食欲低下者,多为疾病所致。 (2)年纪稍大的小儿要特别留意其饮食的习惯和平时的生活情况,家庭环境等等。 2.食欲不振的程度: (1)轻度的,可能由零食过多或者天气、心情不好等原因等所致 (2)若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是厌食症或者其他潜在疾病。 3. 有无伴随症状出现: 轻度但活泼,多属正常情况。 若伴有其他,则分不同情况。 4.微量元素的检查 5. 与畏食区别开 西医治疗 (一)病因治疗:神经性厌食,应重视心理治疗,必要时与精神科医生一道进行治疗。 (二)补锌疗法: 经现代科学研究分析认识到,小儿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锌,可降低小儿食欲,产生厌食症。常用的补锌剂有葡萄糖酸锌等制剂。 (三)药物治疗:1、助消化药;2、对症治疗。 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药治疗 (一)脾失健运 主症 :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而乏味,或伴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大便不调,偶尔多食则脘腹饱胀,形体尚可,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活腻。 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常用苍术,陈皮,枳壳、藿香、神曲、炒麦芽、焦山楂等 (二)脾胃气虚 主证:纳呆,厌食或拒食,稍进饮食则大便稀溏或夹有不消化残渣或奶瓣,神疲倦怠.面色萎黄,形体偏瘦,舌质淡胖嫩苔白或薄腻,脉细弱无力,指纹淡红。 治法:健脾开胃,佐以健运。 方药:异功散。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佩兰、砂仁、神曲、内金等。 (三)脾胃阴虚 主症:不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方药:养胃增液汤。常用沙参、麦冬、玉竹、石斛、乌梅、白芍、甘草、焦山楂、炒麦芽等 常用手法: (1)补脾土,运内八卦,清胃经,掐揉掌横纹,摩腹,捏脊等用于脾失健运 (2)补脾土,运内八卦,揉足三里,摩腹,捏脊。用于脾胃气虚证。 (3)揉板门,补胃经,运八卦,分手阴阳,揉二马,揉中脘。用于脾胃阴虚证 针灸 穴位注射 耳针 皮肤针 拔罐 敷贴疗法 捏脊疗法 小儿厌食食谱 预防和调护 预防: 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 出现食欲不振症状时及时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注意精神调护,培养良好的性格。 谢 谢! * * (1)对所有食物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 (2)多与微量元素缺乏有关,尤其与锌元素缺乏有密切关系。 (3)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4)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 。 (5)一般预后良好 ,严重者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及免疫力低下,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对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和智力发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① 强 迫 进 食 ② 饮 食 习 惯 不 良 ③ 环 境 影 响 (2)药物影响: 如磺胺类、红霉素、水杨酸制剂、抗代谢药、免疫抑制剂、氨茶碱等。长期服食含糖量多的药物(如糖钙片),为断奶长期给婴儿服食苦味药物(如黄连等)也可引起食欲不振。 黄连草 影响脾胃 受纳运化功能 食欲减少 甚至不思乳食 脾失健运 脾胃气虚 脾胃阴虚 枳壳 神曲 二、小儿推拿 三、其他治疗 (一)淮山内金粥: 淮山药15—20克,鸡内金9克,粳米150克,白糖适量。做法:将山药、内金研成细末;将锅置火上,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