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2010年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
主 编 李龙坤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编 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杜 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鞠彦合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附属北京博爱医院
林 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肖云翔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审查委员会
主 审
宋 波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副主审
杨 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廖利民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附属北京博爱医院
王 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杜广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卫中庆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沈 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委 员
刘润明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吴士良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方祖军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许传亮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赵耀瑞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宋希双
大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李振华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郑少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文建国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志忱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黎 玮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目 录
前言
一、 概述
二、 诊断
三、 非手术治疗
四、 手术治疗
五、 合并疾病的处理
六、 随访
七、 预防
前 言
女性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病,目前据全球统计,患病率接近50%,严重尿失禁约为7%,其中约一半为压力性尿失禁。我国的患病率与此基本相当。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对女性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构成严重影响。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因素,加之女性对排尿异常羞于启齿,导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长期以来不为医患双方所重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所带来的诸多健康和社会问题正逐渐受到重视。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治进行规范和指导。
一、压力性尿失禁诊治指南的进展
尿失禁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和高发病,一直受到国际尿控学会和各国泌尿外科学会的重视。国际尿控学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先后于1998年,2002年,2004年召开了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ICI),最后一届会议于2004年6月26~29日召开,2005年正式出版诊治指南。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AUA)和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分别于1997年和2006年发布了尿失禁诊治指南。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都发布了自己的指南,针对各自国家尿失禁的患病及诊治情况做出了规范。
二、制订我国尿失禁诊治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进步很快。由于各医疗单位对该病认识程度不一,使得压力性尿失禁的就诊率低,而误诊误治时有发生。该类疾病临床症状虽较为简单,但诊断和鉴别诊断仍有一定难度,近年来,该类疾病治疗方法进展较快,很多新技术新药物不断出现,如何正确地诊断该类患者,确定疾病严重程度,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对疗效和侵入性治疗方法如何取得平衡,仍应引起我们重视。本指南的目的在于为泌尿外科医师提供临床诊断和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指导意见。
三、本指南制订的程序和方法
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委托,尿控学组组织邀请了国内几家单位专家编撰并审定了本指南。
本指南小组主要检索了Pubmed和中华医学期刊网近10年的文献,参照公认的循证医学系统Oxford System的论文评判标准进行了标准分级,筛选出英文文献232篇,中文文献5篇。在此基础上,编写组讨论并参考了国际尿控学会尿失禁咨询委员会、美国泌尿外科学会、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和加拿大泌尿外科学会尿失禁诊治指南中关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治的部分内容,结合我国情况,写成本指南。
一、 概述
(一) 定义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指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
症状表现为咳嗽、喷嚏、大笑等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漏尿。体征是在增加腹压时,能观测到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漏出[1,2]。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充盈性膀胱测压时,在腹压增加而逼尿肌稳定性良好的情况下出现不随意漏尿[1]。
(二)本指南适用范围
仅适用于女性的压力性尿失禁,或伴发膀胱过度活动症、盆腔脏器脱垂及膀胱排空障碍的压力性尿失禁。
小儿尿失禁、神经源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及各种男性尿失禁等不在本指南之列。
(三)流行病学特点
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查多采用问卷方式。调查结果显示该病患病率差异较大,可能与采用的尿失禁定义、测量方法、研究人群特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