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经济今后10年可以实现怎样的增长率_精选.pdf

发布:2018-01-29约1.66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经济今后10年可以实现 怎样的增长率? 蔡昉 陆旸 摘要:随着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于2010年开始负增长,推动过去30多年高速经济增 长的劳动力和资本供给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条件,都趋于减缓经济增长。我们的估计表 明,中国潜在产出年均增长率将下降为“十二五”期间的 7.2%和“十三五”期间的6.1%。 保持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通过改革提高潜在增长率。本文模拟了两个最重要途径—— 包括提高劳动参与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的效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参与率 潜在增长率 作者简介: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陆旸,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一、引言 在中国过去的30多年中,人口红利推动了高速经济增长,其传导机制是:劳动年 龄人口增长保证劳动力充分供给,抚养比下降产生了高储蓄率,而高储蓄率正是资本 供给的重要条件。同时,由于劳动力无限供给打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资本边际报酬 递减规律,进而保证了高资本投入可以成为高速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口红利并非人口 总量问题,而是人口结构问题。简单概括来说:当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 大、抚养比较低时,整个国家会呈现出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局面,此时就出现 了人口红利。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很少能够预见到,人口年龄结构可能成为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但是,人口结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红利” 总会消失,随之而来的将是不可避免的“债务”:即劳动力供给不足、资本报酬递 减、储蓄率降低,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潜在增长率受供给方面的因素影响,从增长核算方程来看,供给因素包括:劳动 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在增长核算方程中,在劳动参与率和自然失业率不变的前 提下,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将直接降低中国未来的潜在增长率。此外,劳动力无限 027 2013 年 第 1 期 供给条件被打破,将直接引起资本边际报酬开始递减,与此同时,抚养比上升又会引 起储蓄率下降,进而将不能继续维持原有的高投资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和投资率下降时,中国的潜在增长速度势必降低。 事实上,中国人口结构转变进程要快于一般人们的认识。特别是,中国特色劳动 ① 年龄人口(15-59岁人口)减少的速度更快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发展报告 2012》在“六普”数据基础上预测了中国人口结构变动,报告显示:按照现有趋势, 中国15-59岁的劳动人口从2010年已开始减少。即使从现在开始执行“单独二胎”政 策(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可生二胎),也无法改变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递减的趋 势。这一基础性变化进而改变储蓄率、资本报酬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趋势。 基于最新的人口结构变动数据,本文的模拟结果显示,“十二五”和“十三五” 时期GDP的年平均潜在增长率分别将降低到7.2%和6.1%。为此,如何促进中国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课题。在给出具体政策建议之前,我们 首先需要针对潜在经济增长率问题强调以下两点。 第一,潜在增长率不应人为超越。因为潜在增长率是现有的要素在充分就业的情 况下所能达到的水平。如果人为刺激经济增长,实际经济增长率远离潜在经济增长率 时,可能会产生一系列负面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例如,过度刺激导致通货膨胀、在产 业政策支持下形成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偏离比较优势、保护落后的产业和企业,以及 资源和生态环境超过“生态阈值”导致对生态环境产生毁灭性伤害。 第二,潜在增长率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改变劳动供给、资本供给、提高生产率的方 法,可以改变潜在增长率。但是要改变这些因素,就会涉及到各种改革,而改革正是保 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例如,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民工市民化,这就意味着劳动力的 供给更充分、更稳定,这本身就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