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软式网球运动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的文献综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软式网球运动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的文献综述
软式网球是从网球派生出来的运动项目其比赛场地、器材、竞赛规则和技术打法等与网球基本相
在中国大众网球运动开展现状的研究上,国内许多学者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如荣礴, 韩湘平, 晏金梅(2007)在《中国大众网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中研究认为“中国网球运动虽然发展迅速,但中国网球运动目前还处在底子薄、普及率低的状态,社会参与度低、网球设施不足、缺乏人文理念等因素制约着网球运动的发展”。因此只有把基础打牢打厚了,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网球运动,才能做到网球大众化,中国的网球运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戚玉楼(2009)在《我国大众网球运动兴起的社会学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世界性的网球热”,并通过各种形式对网球进行了宣传 和报道,拉开了我国大众网球运动快速普及的序幕。我国大众网球而言,高校网球是大众网球的重要组 成部分高校的网球运动氛围形成,极大推动了大众网球的普及速度以“高校”为突破口以现代传媒为载体加快网球运动的普及速度
练光祥、黄雪琳、江国平(2004)在《福建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一文中结合当前网球运动发展的动态,针对高校网球运动的现状,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3]他们认为“近十几年来, 在国内外网球运动发展的影响下, 网球运动在高等院校中的发展日益形成良好的趋势, 参加网球运动的大学师生与日俱增, 成为当前大学生们喜爱的运动项目。” 世界上软网开展比较好的主要是亚洲国家和地区,李芳、付阳(1996)在《中国软式网球队与日本队差距的分析》文章中提出“日本、韩国等软式网球技术水平在亚洲一直居领先地位,有“亚洲强队之称,我国软式网球起步较晚,自加入亚洲软式网球组织以来,最好成绩为亚运会第2 名(女子单打),在与亚洲各强队的较量中多数场次的比分较悬殊,我国与亚洲各强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4]文章通过对中国软式网球与亚洲强队作的有关数据统计,进行现场记录和对比分析,显示出中国软式网球与亚洲强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
在软式网球竞赛研究方面,相比传统网球项目,软式网球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充满坎坷曲折。刘青、刘芳(1996)在《试论我国软式网球项目在第13届亚运会上夺取奖牌的可能性与对策》文章中指出“近年来由于受奥运战略冲击, 各院校软网项目的招生、选材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后备力量跟不上,以致我国软网人才培养系统将出现“断层”现象”。[5]因此,在分析亚运会能否夺牌的基础上,还要更深层次的研究软式网球在中国的发展策略,为今后该项目在中国的开展及竞赛中夺牌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姜卉、姜艺(1996)在《试论软式网球前卫意识》文章中也认为“我国软网前卫一直是薄弱环节, 与“ 三强”相比差距较大, 形成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前卫意识”, “我国软式网球前卫一直是薄弱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该项运动水平的提高。要提高运动成绩, 迫切需要研究软式网球运动理论, 使训练方法现代化、科学化”。[6] 因此,要在软式网球竞赛方面缩小与亚洲强队之间的差距,我国应加强对队员前卫意识的培养,而要培养前卫意识, 就要提高其思维能力发挥其意识的能动性强调其意识的目的性、自觉性。同时,适当调整战略战术,提高队员的综合水平。
在我国,软式网球运动由于兴起较晚,开展时间短,因此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如张育王李宗烈覃超莹马凯
卫抽击球时鞭打动作不明显,击球瞬前球拍挥击速度慢,没有爆发力,击球点的选择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也缺乏连续进攻的意识,因此,所击出的球不能对对方前卫构成较大的威胁”。。[7] 中国软式网球队领队李亚辉在2010年8月14日的《广州日报》指出“软式网球已经在我国开展了二十余年,然而由于不是奥运会项目,软式网球发展在中国受到了很大局限
关于我国软式网球运动的开展现状的研究方面,体总网(2007)发布的一篇短讯《中国软式网球运动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的软网将从以体育院校为主过渡到以地方网球俱乐部和网球业余体校为主的形式过去软网选手主要依靠大专院校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一毕业就离开软网运动,使我软网队伍非常不稳定。今后要努力发展地方软网的开展工作,对于一些想搞软网,但条件较差的单位给予政策上器材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加强对软网项目的宣传力度,对从事软网工作的教练员进行培训,以便尽快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尽快加强软网队伍的集训工作力度,努力提高软网运动的专业技术水平。只要我们的软网水平高影响力就会大,了解的人多工作容易开展”由此可以看出,软式网球在中国还属于过渡时期,国家已经开始在政策上扶持软式网球的发展。[9]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过去软网选手主要依靠大专院校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一毕业就离开软网运动,使我国软网队伍非常不稳定,为了在我国更好地开展软网运动沈伟文(2007 )在《高校女生开设软式网球选项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