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2007年、2008年教师职称理论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宿迁市2006年小学、幼儿教师中级
专业技术资格理论考试模拟试题(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下列哪部法律确定了我国教师的法律地位。D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指 B
A.幼儿园、小学阶段 B.小学、初中阶段
C.初中、高中阶段 D.幼儿园、高中阶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未成年人指的公民。D
A.未满十四周岁B.未满十六周岁
C.未满十七周岁D.未满十八周岁
4.小学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A
A.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B.为升入中学打基础
C.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D.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
5.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是 B
A.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自主发展B.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C.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个性发展D.面向全体、自主发展、主动发展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B
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
7.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A
A.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B.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C.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D.后勤服务方式的变革
8.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D
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人的自然发展学说C.人的本质观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9.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了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B
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
10.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B
A.未成熟的人B.发展中的人
C.成熟的人D.被塑造的人
1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A.教学B.完成当地领导机关布置的重要任务C.思想品德教育D.完成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突击任务
1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 D.学生学业检查和评定
14.“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B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名言指的是要重视A
A.榜样示范 B.实际锻炼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16.“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观点的提出者是B
A.洛克 B.杜威 C.华生 D.布鲁纳
17.“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主要说明教学中教师应注重 C
A.传授科学知识 B.反复练习巩固
C.培养学生能力 D.加强“双基”教学
18.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D
A.社会公德 B.教育理论素养
C.教育思想 D.职业道德
19.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B
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20.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体作用 D.基础作用
2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的D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
22.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 D
A.学生认识直接经验的过程
B.教师的认识过程
C.学生独立的认识过程
D.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间接经验的过程
2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称为 B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讲授法 D.实习作业法
24.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德育的 A
A.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25.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D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26.在教学中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这种方法是C
A.讲授法 B.参观法
C.情境教学法D.循循善诱法
27.《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作者是B
A.马卡连科 B.苏霍姆林斯基
C.叶圣陶 D.陶行知
28.由实际教育工作者(通常是教师)担任研究者,以学校或教学中亟待改进的实际教育问题为研究内容,并以改进这些教育活动为目的的研究方法是A
A.行动研究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