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护理.ppt
**(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速率不同)**在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可适量吃些水果,但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暂时不要吃水果,用西红柿、黄瓜等代替,吃多少:200克,选择含糖量低的怎么吃:扣减25克主食,也就是用一个水果与半两主食交换,在两餐之间吃第91页,共9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92页,共9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谢大家观看第93页,共9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高血糖的症状多样。可有典型或不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高血糖的症状:高血糖的定义是人为的,血糖比正常上限稍高时,未必有明显不适,随着血糖值升高,出现症状的可能性增加,但有个体差异。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高血糖引起尿糖升高,出现渗透性利尿;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引起多饮;细胞不能充分利用血糖,身体缺少能量补充,引起饥饿和摄食增多;身体能量储备逐渐消耗,引起体重下降。其余非典型症状:如视物模糊可能是视网膜黄斑病变或白内障;皮肤干燥、搔痒,伤口不易愈合可能是局部营养差,也可能是有早期的周围神经病变;还有牙龈发炎、泌尿系感染(尿频、尿急、尿痛)和小便发粘等症状。**糖尿病的危害:可危及全身多个脏器。**糖尿病的危害性:由于糖尿病初期的症状并不明显,许多人会疏于治疗,到了中、后期便波及到身体其他器官,产生各样的并发症。并发症产生的原因:
长期血液中的糖份过高(加上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引致大小血管病变循环系统受阻身体各器官因缺血而坏死及失去功能
**糖尿病的分型:1型糖尿病(Type1DM):由于自身免疫反应选择性破坏胰岛β细胞(达80%以上),使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我国患病率约5%,多在儿童和青少年发病;酮症倾向是其临床特征;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ype2DM):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所致,是多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约占总人数90%,可分为非肥胖及肥胖两个亚型;临床上起病缓慢,“三多”症状不明显,无酮症倾向,不易早期诊断;早期可不用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GDM):特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由于胎盘分泌多种胰岛素抵抗激素,常在中后期出现持续高血糖,常需要胰岛素治疗;与糖尿病女病人妊娠概念不同。妊娠时在妊娠24-28周行50g葡萄糖筛查试验,若服糖后1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L),可除外GDM;反之,需再行100g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1小时、2小时、3小时血糖值不应超过105、190、165、145mg/dL,若有两个点以上超出,可诊断为GDM。分娩6周后经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再作分型。注:血糖浓度1mmol/L=18mg/dL特殊类型糖尿病:指上述3型DM以外的糖尿病,此类总的发病率不高,常有较明确病因,治疗上除了降血糖以外,很重要在于对因治疗。常见的如:1.胰腺疾病:胰腺切除后;胰腺肿瘤或创伤;胰腺炎;血色素沉积症2.内分泌疾病:垂体生长激素过多,如肢端肥大症;肾上腺激素过多,如皮质醇增多症等;甲亢;胰高血糖素瘤3.药物或化学制剂所致:外源性激素如皮质醇过多;噻嗪类利尿剂;β肾上腺能撷抗剂;α-干扰素。**1型糖尿病的特点:起病往往较急,常有“三多一少”症状,有酮症倾向,常因某些应激情况(急性感染、治疗不当、饮食失调及胃肠道疾病或其它应激)诱发。发病年龄:可发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及青少年为多,70岁后也可见发病;有一种特殊的类型,称LADA(成人晚发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治疗:多数需终身胰岛素治疗,且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某些病例初期查胰岛细胞的自身抗体阳性,但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什么原因引起1型糖尿病:异常的免疫反应病毒化学物质及药品遗传**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机制: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所致,常同时存在这两方面缺陷,有的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有的以分泌不足为主。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在正常水平时,刺激靶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生理效应显著减弱;或者是靶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生理效应正常进行,需要超常量的胰岛素。发病机制:1)遗传单卵双胎发病一致率可达90%,说明较1型受遗传影响更明显,可分为非肥胖和肥胖两个亚型。非肥胖亚型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不出现或很低,有四种单基因突变所致的糖尿病:少年发病的2型糖尿病(MODY);变异胰岛素所致2型糖尿病;胰岛素受体变异所致2型糖尿病;线粒体DNA突变所致2型糖尿病肥胖亚型是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主要由于胰外靶细胞胰岛素受体和受体后缺陷,使其对胰岛素不敏感,促使内生胰岛素分泌显著增加,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绝大多数是多基因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