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程设计--PLC脉冲控制.doc

发布:2017-09-21约1.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案例07 PLC实训案例:正因脉冲 【目的要求】 通过 PLC-正因脉冲案例的教、学、做,要达到2个目标: ①初步掌握:正因脉冲指令、负因脉冲指令的使用技术。 ②培养:PLC-正因脉冲案例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的动手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 教与学: ㈠“正因脉冲”预备知识 ㈡正因脉冲因果分析、控制要求 ㈢实训步骤及内容 ㈣提问与小结 学与做: 1.写出PLC-正因脉冲指令案例的实训内容(3图1表)及实训步骤;若你另有方案,请提供方案的梯形图程序。 2.按照实训步骤在设备上接线、编程、操作调试 【教学重点】 ①因与果:正因脉冲产生于触发电路的正边沿,负因脉冲产生于触发电路负边沿。 ②正因脉冲指令:PLS  负因脉冲指令:PLF ③实训步骤:1接线→2编程→3调试。  实训依据:3图(接线图、梯形图、因果图)       1表(指令表)。 【教学难点】正因脉冲产生于触发电路的正边沿,负因脉冲产生于触发电路负边沿。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 PLC实训设备”现场教学 【教学环节及组织】 PLC实训案例:正因脉冲电动机长动控制 意义: 正因脉冲指令PLS根据宽输入信号(如X1),生成单周期脉冲信号(如M1),供置位指令Set使用,以满足生产线等循环工作设备的循环控制的需要。 目的: 通过 PLC-正因脉冲案例的教、学、做,要达到2个目标: ①初步掌握:正因脉冲指令、负因脉冲指令的使用技术。 ②培养:PLC-正因脉冲案例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的动手能力。 教与学: ㈠“正因脉冲”预备知识 教学时:通过波形图,初步掌握PLS和PLF的使用时机。 ㈡正因脉冲因果分析、控制要求 教学时:通过正因脉冲控制的动画演示来记载控制过程。根据波形图来编出梯形图,分析Y0和Y1的通电时间有何不同?掌握PLS和PLF接通时的通电时间是多少? ㈢实训步骤及内容 教学时:抓住“接线”→“编程”→“调试”三个步骤进行实训操作。发现故障时,要正确地作出判断并及时修改,养成这样的习惯对学生走向社会实践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置位指令长动控制接线图及接线顺序 教学时:根据控制要求能正确的接线,按照接线顺序同时采用不同的颜色分开,以便于我们今后检查维修与调试。 ●接线回路(见故障1图解分析) ●梯形图程序译为指令表 教学时:根据梯形图逐一进行翻译指令。 ●正因脉冲梯形图程序的录入步骤 教学时:应严格按照梯形图在FXGP软件上完成录入,录入完毕后进行强制转化为指令表序列,并能正确的进行保存。 ●程序从电脑→编程电缆→写到PLC 教学时:保存后,将梯形图上的指令表通过编程电缆写入到PLC内部,在范围设置时,终止步应大于或等于梯形图上的指令条数,否则程序错误。 ●故障1 图解分析 ㈤提问 某定时控制程序如图: ①T0的计时线圈与谁相连?X2的常开点。 T2何时开始计时?X2常开点[接通]。 T2的设定值是几?K50=50×0.1秒。 ②定时器T0[定时到K50], T0状态[变几]?变1。 Y2的状态[变几]?变1。 ③T0线圈[断电], T0的状态[变几]?变0。 Y3的状态[变几]?变0。 ㈥小结 ①因与果:正因脉冲产生于触发电路的正边沿, 负因脉冲产生于触发电路负边沿。 ②正因脉冲指令:PLS  负因脉冲指令:PLF ③实训步骤:1接线→2编程→3调试。  实训依据:3图(接线图、梯形图、因果图)       1表(指令表)。 学与做: 1.写出PLC-正因脉冲指令案例的实训内容(3图1表)及实训步骤;若你另有方案,请提供方案的梯形图程序。 2.按照实训步骤在设备上接线、编程、操作调试 1 X2 到 [通] [断] T0计时 T0反 (Y3) (Y2) T0 [END] (T0 K50) 计时线圈 某定时控制程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