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圆口纲介绍详细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无上下颌→无颌类(Angatha) 无鳞,体呈鳗形,无偶鳍 软骨,无肩带及腰带,无椎体,脊索终生存在,咽骨呈栅状。舌上有角质齿→钻孔、吮啜 5~15对鳃囊→囊鳃类(Marsipobranchii) 肌节无水平隔膜→无轴上肌和轴下肌之分 现存2目2科12属约74种 圆口纲 - 分类 七鳃鳗目→无口须;具2个背鳍;成体眼发达;鼻孔与口腔不通,开口于头部背面 ◆ 1科3亚科6属约41种,我国1属3种 盲鳗目→具1~2对口须;无背鳍;眼埋于皮下;鼻孔与口腔相通,开口于吻端 ◆ 1科2亚科6属约33种,我国1科2属约5种 七鳃鳗目 (Petromyzoniformes) 特征: 1个鼻孔,开口于头背面;嗅囊与口腔不通; 口呈漏斗状吸盘,内有许多角质齿;无口须,口周缘具短穗状突; 眼发达,具顶眼(鼻孔后方); 鳃囊7个,分别开口; 背鳍2个。肛门位于体长3/4处,具泌尿生殖乳突。 特性: 半寄生性,吸食寄主血肉→唧筒(舌肌发达)、唾液腺(分泌防血液凝固物质)、蛋白水解酶、呼吸管 白天隐藏,夜间觅食 发育过程经变态→幼鱼期3~4年,口为马蹄形 卵小,数多;产后亲鱼即死亡 盲鳗目 (Myxiniformes) 特征: 体鳗形,1个鼻孔,开口于吻端;嗅囊的内鼻孔与口腔相通(寄生时,呼吸的水流从外鼻孔进入); 口呈孔状,舌发达,具栉齿;吻端具1-2对口须; 眼萎缩,无晶状体和虹膜; 外鳃孔1-15对; 无背鳍。肛门几乎位于体最后端。 特性: 海产,河口咸淡水区亦可见,适宜盐度32.0‰~34.0‰ 皮肤能够分泌大量粘液,粘在网具上不宜清洗 生殖腺分化很迟,24cm后性别开始分化 卵小,20~30个,具角质囊 危害大,即食即排泻,很少消化 * 圆口纲(Cyclostomata) 繁殖季节,游到江河中、上游江段,雄鱼选择水浅、流快、沙砾底的水域筑巢;雌鱼随后到达,并一同筑巢。 用吸盘口吸起小石,用拖和震的方法使其松散并拖到巢的下游方,砌成堆,形成一个直径500-800mm,卵圆形或圆形的凹陷坑的产卵巢。 筑巢后开始交尾→先由雌鱼用口吸附在巢上的石块上,雄鱼用口吸附于雌鱼头部;之后,雄鱼把身体的后段将雌鱼卷住,使两尾鱼形成“麻花”状。接着,雌雄鱼各把身体的后部剧烈地振动,激起细沙,同时各自排出卵子和精子。 卵表面有粘性,能粘附着沙粒而沉入巢底。产完卵的雌雄亲鱼即行分开,并立即一同把巢上方的小石运往下方的石堆上去。由于江水流急,能激起许多细沙至巢上,把受精卵掩埋起来。这种繁殖方式在短时间内反复进行,直到雌鱼把卵全部排完,两亲鱼才离开产卵巢。 繁殖过后不久,亲鱼便全部死亡。 日本七鳃鳗 Lampetra jiponica (Martens) 紫盲鳗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