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资本积累及失业理论1010概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资本积累及失业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学生掌握资本积累理论及失业理论。
□难点和重点
资本积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相对过剩人口的成因。
□本章主要内容
一、资本积累理论
(一)生产和再生产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四)资本积累
二、失业理论
(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趋势
(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三)相对人口过剩(失业)
一、资本积累理论
(一)生产和再生产
人类社会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必须要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资料,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此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的。这种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1)产品(物质资料)的再生产。(2)劳动力的再生产。(3)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来划分,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就是在原有规模的基础
上进行的再生产,即生产出来的新产品,只能够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扩大再生产则是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即生产出来的新产品,除能补偿生产过程中所消耗掉的物质资料外,还有剩余的物质资料,可以用于追加的生产要素,从而生产规模在扩大的基础上进行。
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而不是简单再生产。但是,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分析,要从简单再生产开始。
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单纯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即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来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也就是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既包括必要生活资料如食物、服装等的消费,也包括奢侈品,如收藏艺术品、珠宝等。假定生产周期为一年,资本家在当年年初预付的资本为10000元,其中,不变资本为8000元,可变资本为2000元。再假定剩余价值率为100%,则年终生产过程结束后,其产品价值为:8000c+2000v+2000m=12000。2000元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这样,下一年投入生产的资本及生产的产品价值,仍然和上一年一样,生产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这就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分析简单再生产,就是要把资本主义生产当作一个不断重复进行的过程,从而可以消除从一个孤立的生产过程的分析中所产生的某些假象,发现其新的重要特点,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1.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
2.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还可以看出,不仅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而且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3.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中,还可以看出,工人的个人消费给资本家再生产出劳动力,是再生产的要素。
以上特点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中,不仅再生产出新的物质资料,而且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一方面不断再生产出资本家,另一方面又不断再生产出雇佣劳动者。因此,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不是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基础上重复进行。若用上例,一半用于个人消费,另一半m仍按c:v=4:1的比例追加,那么,第二年初,(8000c+800△c)+(2000v+200△v),若m=100%,年末m=2200,总规模为13200。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由此可见,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四)资本积累
1. 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来继续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劳动者的贫困化问题。
2.资本积累的动因:首先,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其次,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3. 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取决于积累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比率。积累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比例一定的的情况下,积累量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