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投资学教学模式探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践导向投资学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文章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出发,分析了我国目前投资学教学模式的现状。认为还存在着实验教学不足、实践教学缺乏、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探讨了如何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投资学人才的思路和教学改革内容。
【关键词】投资学;实践教学;应用型
【作者简介】邓杨丰,广西大学商学院博士,副教授,广西 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4)02-0148-03
一、投资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定位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由此可见,实验与实践教学是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投资学是高校金融学本科和研究生的核心课程。投资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投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投资分析能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创新层次不穷,产品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分析师、基金经理、财务规划师。高级理财顾问等投资类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影响着投资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同时也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资学应当以“优化基础、强化能力、重视应用”为原则设计课程体系,体现投资学理论的最新发展,满足资本市场的现实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扎实的理论功底。投资学要求具备扎实的投资理论功底,包含了金融资产估值与定价、投资组合管理、套利定价理论、风险管理和投资业绩评价等等。
2.具有实践操作能力。证券投资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还要求具有一定的证券投资操作与实践能力。投资学的实践操作能力不仅包括对基本流程的操作,还包括能够独立地进行投资决策分析和一定的资金运作能力等。
3.掌握系统的分析方法。近年来,金融理论的研究方法采用大量数学工具进行模型化的定量分析,理论上从金融资产定价到投资风险管理、业绩评价。资金运作上从主观交易到量化交易和程序化交易的推广,都要求投资学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先进的软件、数据库和建模工具。
二、投资学教学模式现状
我国投资学教学与资本市场市场发展共同发展,经过近30年的努力,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环境,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整体上仍然不能完全适应投资学理论与应用性统一、实验与实践并重的要求,与国外的投资学教育仍然具有不小差距。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校投资学学专业基本沿用以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为特征的课程体系,注重金融基础理论的传授,但对强化学生对金融市场理论的参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验性与实践性教学环节仍然重视不足。虽然某些院校也开设了与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等相对应的等课程,但在教学方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达不到从业的要求。
(二)实验教学不足
现代金融理论以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为核心,强调投资学的微观实用性。这要求投资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论为主,强化试验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教育和教学内容较为空洞。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近年来计算机与电子信息技术飞快发展,信息处理和大数据得到广泛应用,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投资学的模拟实验室,很多高校都拥有专业服务器、实时接收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等设备。高端设备投资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课的开设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条件,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里熟悉一些基本的业务流程。但利用效率仍然较低,实验教材和实验室建设比较匮乏。大部分实验室仍然局限于简单的模拟操作,无法适应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软件和数据更新也无法适应市场需要。
在实验教学中最常用的是模拟交易,但实际中模拟交易效果不甚理想。虽然模拟炒股能够让学生了解证券交易的流程,但模拟炒股是虚拟货币,不涉及实际收益与风险,学生无法真正体验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与风险,也无法正确评估盈亏对其投资心态及其投资决策的影响,因而模拟炒股对学生真正参与金融市场和了解金融市场运行过程还是相差甚远。在多年的模拟炒股实验教学中,笔者发现,刚开始时学生还有点兴趣,但持续性很低,很多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虚拟账户上的盈亏漠不关心,仅仅是为了应付交实验作业。而实际上,真正有兴趣的是投入真实资金进行实盘操作的同学。近年来,很多家庭子女经济条件较好,网络信息发达,交流平台多样,有些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涉足金融市场,从事证券投资活动。优秀学生的投资还在课外得到了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但这种投资行为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