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实训与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践实训与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要]当今对外经贸活动的增加让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尽管各高校都相继设置了商务英语专业,但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却仍然比较匮乏,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一些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也不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这就造成了市场人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严重脱节。究其原因,目前各高校在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往往偏重语言和理论教学,培养出来的商务英语人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不能直接为用人单位所用。因此,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应该从实际出发,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和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各国的经贸往来进一步加深和频繁。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这一世界语言自由沟通、同时还掌握丰富的商务贸易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管理操作能力的人才在市场上炙手可热。商务英语这门专业作为英语语言的一个分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然而,由于各高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直接为企业所用,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到用人单位以后,还得经过一定的培训,大大增加了人才培养的成本,也延长了人才培养时间。目前,各大高校都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行转型,或者是研究型大学,或者是应用型大学。我校确立了应用型高校这一性质,因此,学校各个专业也都在积极探索。国际商学院也在积极探索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方法和途径。在探索过程中,我们逐渐得出,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加??动手能力,因此,我们要积极增大实践教学比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通过实践实训真正培养出为社会可用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也将就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误区,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以及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误区
从各高校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来看,普遍存在三大误区:首先,专业课程比例较低。大部分学校都是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开设了大量英语语言及相关知识的课程,而商务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商务课程的设置较少,仅有少量英语与商务相结合的课程,如商务英语写作,外贸函电等,但里面涉及的专业贸易术语也是一知半解。商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充分,大多数还停留在语言层面,仅能翻译出术语名称,并不能真实掌握和理解。因此,四年的学习生活结束后,学生们完成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学习,但是他们在的商务方面的知识只是笼统而零散的,并没有建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此外,对知识的一知半解也导致学生无法直接从事商务相关工作,造成了眼高手低的传统现象,偏离了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第二,实践教学匮乏。这也是很多高校存在的问题。教学往往还是偏重理论,实践实训课程凤毛麟角。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商务实践能力,如果平时没有经过大量的实际操练和演练,是无法应对日常的商务工作的。比如,在国际贸易单据处理过程中,毕业生往往对单据的理解还停留在理论上,具体的单证及书写和应对还是觉得很茫然,在实际的商务往来过程中,也很难处理得当。这就导致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还要经过在培训才能上岗,因此,加长了就业周期,也加大了用人单位的培训难度。而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任课教师都是一直在高校工作,根本不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因此,各高校的实践教学和实训模拟也很难适用于真正的商业战场。第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导向存在偏颇。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各高校为提升就业率,往往鼓励学生找到接纳单位就签协议。错误地认为找到工作就完成就业目标,忽视了专业对口原则,导致很多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流失到其他非本专业对口的单位和部门。这就偏离了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还加大了其他专业学生的竞争,极为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索一条培养真正的高素质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道路迫在眉睫。
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朝应用型转变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形势,我们大连财经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进行了多次探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学院领导对国内外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进行了实地考察,也深入企事业对口单位进行调研,确定了培养具备英语语言基础和应用能力的同时,熟练掌握商务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商务、对外经贸、涉外翻译等工作的高级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第二,课程设置注重商务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我校在注重语言教学的同时,设置了多门商务知识相关学科,如管理学、会计学、商务礼仪、商务口译、商务笔译、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