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课程统整有效策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现课程统整有效策略
摘要哥伦比亚教师David C. Virtue等人基于教学实践,提出了个别教师或教师团队实现课程统整的有效策略:利用本地资源(Leverage the local)、利用突发性重大事件(Emergent design)和利用小规模综合学习进行课程统整。结合我国科学课程教学实际,哥伦比亚教师实现课程统整的有效策略对解决我国当前科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综合理科课程”正式定名为“科学课程”,并且正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科学课程虽已实施近十年,但当前的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基本问题,如根据分门别类的学科逻辑视角把学科知识重新隔离开来,而不是根据知识的逻辑联系和价值联系进行关联整合,从而背离了科学课程的统整性特质。周勇等人通过近五年来对我国许多地方的一线科学教师进行调查访谈,发现当前科学课程教学改革必须直面的严酷现实:我国目前大多数科学教师都是大学分科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分科师资人才,常常表现出难以顺利跨越分科科学内容的“鸿沟”,难以适应科学课程对知识统整性的要求。科学教材未能高质量地体现国家科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统整理念和精神实质。因而,在当前的科学教学实践中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虽然我国科学课程标准是统整设计的,但是科学课堂教学(包括一些已在市面上流行的科学教材版本)却依然是传统分科科学内容的“色拉拼盘”与“大杂烩”。
正是由于我国科学教师知识与技能的缺陷和现行科学教材低水平的学科融合,导致科学课堂教学现实脱离了统整设计的科学课程标准。针对我国科学教学现实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哥伦比亚中学教师、助理教授David C. Virtue等人对促进课程统整的探索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David C.Virtue等人认为,课程的改变不一定是系统性结构性的改变,也不一定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实施。个别教师或教师团队可以在中观的课程设计层面实现小规模的课程统整。David C. Virtue等人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实现课程统整的有效策略:利用本地资源(Leverage the local)、利用突发性重大事件(Emergent design)、小规模综合学习包括大声朗读和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
1 利用本地资源进行课程统整(Leverage the local)
针对教师在搜集适当的课程资源、从而找到对课程进行统整组织的线索方面所存在的困难,David C. Virtue等人认为,教师或教师团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或当地社区资源,自主设计跨学科主题单元教学,而且学生可参与规划课程。例如,在哥伦比亚,六年级学生可以围绕他们感兴趣的生活问题进行研究。比如,设计科学实验研究电池寿命(哪个电池能持续更长时间?),研究植物生长(音乐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或者研究流行的运动饮料的效果(哪种运动饮料能给运动员更多能量?)。也有学生对学校这样的社会机构进行研究,例如,男孩和女孩在操场上参加不同的游戏活动吗?学生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举止不同吗?①这样,当课程围绕学生兴趣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加以组织,并通过师生协同合作计划的方式展开教与学的过程时,所学习和利用的知识就不是限定在分门别类的学科范畴或框架中的知识,而是跨越学科界限、围绕真实问题和议题情境加以选择和应用的知识,即统整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的知识,从而有效实现课程的统整。
对教师而言,由于主题贴近生活,教师无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搜集资源,因为丰富的课程资源来自生活。学校的社会环境、校园或校园周边的自然环境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方便地加以利用。除了学校之外,家庭、社区、公园、博物馆等也是可利用的潜在课程资源。可见,实现课程统整的资源并不匮乏,因为获得与生活相关的主题教学资源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是否试图去发现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而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的过程,也是将学校和学校外的社会机构、环境、设施、人群作为课程资源统整纳入课程的过程。
对于学生而言,这种生活化的主题探究、对生活资源的利用,更有利于学生获得和理解知识,无形中跨越了学科界线,非常自然地将知识与生活融合,发现世界各个侧面的普遍联系。从现实情境中获得并能应用于现实生活的知识,比传统学科课程中获得的抽象的分门别类的知识更深刻、更有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学生在利用身边资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获得了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主题单元教学活动的兴趣。
2 利用突发性重大事件进行课程统整(Emergent design)
如果说大规模地设计并实施统整的课程具有相当大的困难,那么利用突发性的重大事件进行课程统整设计②③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