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清洁生态有机)生产集成技术规程(培训3).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优质稻清洁生态(有机)生产集成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为湖南长沙县优质稻清洁生态(有机)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操作规程。适用于优质稻清洁生态(有机)基地开发建设、管理及商品化处理等有关操作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是本规程引用的条款。
GB/T19630.1-19630.4-2005《有机产品》
《DFDC有机认证标准》
NY 5118-2008 无公害食品 大米
NY 5116-2002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NY/T 5117-2002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NY/T 5190-2002 无公害食品 稻米加工技术规程
3 有机稻基地开发建设
3.1基地选择
基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等,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 农业生产区域。
3.2基地转换
基地土壤净化:对曾受过化肥、农药及工厂、污水轻度污染的土壤,可以确定相应的净化转化途径和方法,可通过生物净化、工程净化、清洁灌溉及其它综合配套技术,实行净化修复,改良土质,培肥地力。综合治理,使之达到生产有机食品对土壤质地的要求。
实现种养结合,保持资源的再循环,实现永续平衡利用资源。
再技术方面: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选择和调整,改革植物保护和培肥技术,剔除化肥和化学合同农药的投入,全面推广应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再植物保护上推广机械、人工、生物等防治技术。
在转化时间上,稻田不少于24个月,而新开荒的土地不少于12个月。
3.3基地隔离带
实行有机农业的 基地与外界有明显的边界,界限可以是林带、河流、围墙等有形的 物理障碍物形成的隔离带,作用是不受外界的化学污染。
4 品种
有机稻品种的选择,既要注重品种优质化,又要考虑栽培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要选择抗逆性好、分蘖力强、穗偏大、营养丰富、商品性好、米质优的优良品种,所选品种的种子要求发芽率在95%以上,纯、净度99%以上。所选品种不能越区种植,晚稻品种要保证霜前5-7天充分成熟,做到早中晚合理搭配,使“种尽其用,地尽其利”得到充分落实。目前湖南早稻选用湘早籼45号,晚稻选用湘晚籼17号、玉针香、沁香1、2号。
5 农田耕作技术
5.1土壤管理
除特殊地块只能种植水稻例外,提倡轮作,与豆类两年或与其它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减少病虫害的 发生和减少养分偏耗及营养元素的失衡,实现土壤的用 养结合,改善农田生态条件,可以免除和减少连作所带来的病虫草的 危害,可促进土壤对病原物有抗性的微生物的活动。
5.2种子处理
种子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首先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发芽率达95%以上的方可使用),其次是常规的晒种、盐水选种、浸种和催芽。催芽要做到“快、齐、匀、壮”,芽长不超过2毫米,以90%种子破胸露门为宜。催芽时适宜温度为25-30℃,不可超过30℃,以防伤热而发生病害。
5.3播种
早稻一般3月20-30日播种,大田用量3.5-5公斤,秧田播种量按1:8(秧田与大田比)。晚稻一般6月20-22日播种,大田用量2.5-3公斤,秧田播种量按1:7。一般要求进行稀播,培育壮秧。播后覆土,插架盖膜。出苗后注意适时通风炼苗,防止立枯病发生。
5.4移栽
一般秧龄控制在25-30天内。采取适当稀植的插秧方式,提高插秧质量,做到边起秧、边插秧,浅插、插直、插匀、插稀,合理密植,发现缺苗断空地方,进行移苗补栽,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保证早稻每亩大田10-12万基本苗,晚稻每亩大田8-10万基本苗。
5.4肥料应用
所有肥料必须达到《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00对有机肥料的规定标准。一般用腐熟的菜籽饼100公斤/亩或用腐熟的鸡粪(或鸭粪)50公斤/亩于栽前施入土壤中。菜籽饼、鸡粪或鸭粪的腐熟方法为:在无污染的土地上,按l吨菜籽饼、鸡粪或鸭粪混拌3公斤酵素菌速腐剂的比例,将其充分拌匀,湿度以“手握成团、齐胸落地即散”为标准,拌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发酵7-10天后即叮使用。注意在密封腐熟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50-60℃。
有机稻在长生过程中,不施化肥,往往分蘖不足,叶色偏淡。因此,存移栽后7天需追施腐熟的菜籽饼1O0公斤/亩作分蘖肥,搁田前期再追施腐熟的菜籽饼1O0公斤/亩,保住已有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
在本田生育期间,可按每次150毫升/亩的用量,叶面喷施酵素菌液肥5次;栽后15天喷施,可促进分蘖;搁田中期喷施,可促进分蘖向成穗转化;促花期即叶龄余数3.5叶时喷施,可促进颖花分化;保花期即叶龄余数1.5叶时喷施,可提高结实率;始穗期喷施,可增加粒重。
5.5水分管理
有机水稻必须采取洁水灌溉(要求符合GB5080DE规定),绝不能用生活污水、工业用水灌田,应做到单排单灌。种植有机水稻一定要选择水源条件好的地块,必须用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