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6_T 1767-2023 双季优质稻栽培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3-27约3.6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20

B05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767—2023

双季优质稻栽培技术规程

Cultivationtechnicalregulationsforhigh-qualitydoublecroppingrice

2023-04-07发布2023-10-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1767—2023

目次

前言 2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3

4品种选择与搭配 3

5育秧 3

6移栽 4

7田间管理 5

8收获、干燥与贮藏 5

DB36/T1767—2023

前言

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勇军、曾研华、谢小兵、黄山、商庆银、谭雪明、吴自明、郭琳、文喜贤、石庆华、潘晓华、尹建华、胡翊炜、乐丽红、何虎、刘凯丽。

DB36/T1767—2023

双季优质稻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双季优质稻栽培的品种选择与搭配、育秧、移栽、田间管理、收获、干燥与贮藏等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双季优质稻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50稻谷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9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

NY/T1607水稻抛秧技术规程

NY/T3443石灰质改良酸化土壤技术规范

DB36/T973双季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DB36/T1077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品种选择与搭配

4.1品种选择

宜选用通过审定或引种备案,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中的有关要求,品种品质符合NY/T593相关要求,米质优、市场需求量大的优质稻品种。

4.2品种搭配

早稻早熟品种搭配晚稻中熟品种或者早稻中熟品种搭配晚稻早熟品种,赣北、赣中、赣南地区两季生育期分别控制在215d、220d、230d左右。

5育秧

5.1播种期

早稻保温育秧要求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一般赣南在3月中旬播种,赣中北在3月中下旬播

DB36/T1767—2023

种;晚稻播种期根据早稻收获期、晚稻安全齐穗期和秧龄进行推算,一般6月中下旬播种。

5.2苗床准备

提倡集中育秧,选择地势平坦、灌溉便利、集中连片、便于管理的田块做秧田。机插秧、抛秧和手工移栽秧田与大田比例分别为1:70~1:80、1:30~1:40、1:8~1:10。

5.3用种量及种子处理

5.3.1用种量

双季优质稻宜适当增加用种量。早稻每667m2大田准备杂交稻种子2.5kg~3.0kg或常规稻种子4.0kg~4.5kg;晚稻每667m2大田准备杂交稻种子2.0kg左右或常规稻种子3.0kg~3.5kg。

5.3.2种子处理

播前做好晒种、消毒和浸种工作,宜采用咪鲜胺、烯效唑等药剂浸种消毒。早稻宜采用25%咪鲜胺乳油2500~3000倍液浸种消毒36h~48h;晚稻宜采用25%咪鲜胺乳油2000~3000倍液+5%烯效唑500~1000倍液浸种12h左右。

5.4播种及播后管理

提倡采用流水线机械播种,播种作业流程参照DB36/T973进行,也可采用普通塑盘育秧,操作流程及规范按NY/T1607进行,或者采用大田湿润育秧。播种后管理参照DB36/T973、NY/T1607有关要求执行。

6移栽

6.1整地要求

精整稻田,达到田平、泥熟、无残渣,田面高低差不超过3cm。待泥浆沉实后插秧,达到沉淀不板结,水层深度1cm~3cm。

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