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ppt

发布:2019-04-15约8.62千字共10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工呼吸(artificial respiration) 原理:使肺内与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 负压吸气式(压胸法) 正压吸气式 (口对口呼吸,呼吸机) 补呼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 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900-1200 ml 余气量(residual volume,RV) 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呼出的气体量 1000-1500 ml 意义:反映肺活量容量的大小、呼吸所遇阻力的变化,是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指标,阻塞性肺疾患的时间肺活量↓。 4 肺总量(TLC)=肺活量+余气量 男:5000ml 女:3500ml 二、氧的运输 (一)物理溶解:(1.5%) (二)化学结合:(98.5%) ⒈ O2与Hb的可逆性结合:Hb + O2 当表浅毛细血管床血液中去氧Hb达5g/100ml以上,呈蓝紫色称紫绀(一般是缺O2的标志)。 临床常见缺氧及紫绀 PO2↑(氧合) PO2↓(氧离) HbO2 鲜红色 暗红色 ③1分子Hb可与4分子O2可逆结合(4个亚基各结合1个O2) Hb+O2结合的最大量——氧容量 100ml血 Hb+O2结合的实际量——氧含量 氧含量?氧容量的%——氧饱和度 2. O2与Hb结合的特征: ①反应快、可逆、受PO2的影响、不需酶的催化; ②是氧合,非氧化:Hb-Fe2+ + O2 →Fe2+-HbO2 (因O2结合在Hb的Fe2+上时,无电荷的转移) PO2↑ (氧合) PO2↓ (氧离) ④ Hb+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 机制:与Hb 的变构有关: 氧合Hb 为疏松型(R型) 去氧Hb 为紧密型(T型) ∵当O2与Hb的Fe2+结合后 ↓ Hb4个亚基间的盐键逐步断裂 ↓ Hb分子由T型→R型 (即对O2 的亲和力逐步↑)R型的亲O2力为T型的数百倍 即: 当Hb某亚基与O2结合或解离后→Hb变构→其他亚基的亲O2力↑or↓→Hb4个亚基的协同效应便呈现S形的氧离曲线特征。 (三)氧离曲线特征 及生理意义 1.上段:PO28.0~13.3kPa (80~100mmHg) 坡度较平坦。 表明:PO2变化大时, 血氧饱和度变化小。 意义:保证低氧分压时的高载氧能力。 ①高原(2.0KM的低气压),PO2↓明显而Hb结合O2量变化不大; ②轻度呼衰病人肺泡气PO2↓明显而Hb结合O2量变化不大。 如: 2.中段:PO28.0~5.3kPa (40~80mmHg) 坡度较陡。 上 中 下 表明:PO2降低能促进大量氧离,血氧饱和度下降显著。 意义:维持正常时组织的氧供。 因正常时组织的氧供,PO2在中段范围变化。 表明:PO2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急剧下降。 意义:维持活动时组织的氧供。 因下段释放O2量为正常时的3倍(= O2储备段)。 上 中 下 3.下段:PO25.3~2.0kPa (15~40mmHg) 坡度更陡。 P50:Hb氧饱和度达到50%时的氧分压。 ●P50↑: 表明 Hb 对o2的 即曲线右移(下移):Pco2↑ PH↓2,3-DpG↑ T↑ ●P50↓: 表明 Hb 对o2的亲和力↑(解离难), 即曲线左移(上移): Pco2↓ PH↑ 2,3-DpG↓ (四)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T↓ Pco↑ 亲和力↓(解离易) 1. Pco2↑ PH↓ (1)组织:[H+]↑→促进Hb盐键形成→Hb变为T型→Hb与o2亲和力↓→曲线右移→氧离易。 酸度对Hb与o2亲和力的影响,称为波尔效应(Bohreffect) 意义:①在肺脏促进氧合②在组织促进氧离 (2)肺脏:[H+] ↓→促进Hb盐键断裂→Hb变为R型 →Hb与o2亲和力↑→曲线左移→氧合易。 2.温度 (1) T↑→H+活度↑→ Hb与o2亲和力↓→Hb释放o2 →Hb变为R型→右移→氧离易 (2)T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