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导学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导学教案
沈国华(中学政治一级教师)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第五课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
授课学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不畏挫折是可贵的心理品质的道理。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提高认识、分析及正确对待挫折的能力。能够做好接受挫折考验的思想准备。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因素及与人生的关系。知道面对挫折的三种态度及结果。
1、帮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教学重点)
2、提高自己抗挫折的正确态度、能力(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体悟、事例教学法
教学准备:1、学生演讲内容为课文相关主题
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事先布置,同课文主题)――同学评论――教师点评
二、从演讲和评论引入课题,进入教学
(一)出示材料,阅读讨论
1、材料一:书本59页谈迁,讨论: ①、对上述案例有何看法? ②、如果是“我”,会如何处理?
--意在引起注意,认识到挫折无处不在,很多看来很严重的事,可能换个时间、方式,或在他人看来就会是件小事,甚至是可笑的事,所以事到临头,不必惊慌
2、材料二书本59页邓亚萍,讨论:①、遇到的挫折可能是什么? ②、她最终成功了吗?如果她遇此巨大挫折放弃了的话,能有今天吗?为什么?
--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对待挫折要有良好的心态,如果处理不好,对自己和他人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3、材料三,讨论:
①、如果是“我”,会是怎样的人生轨迹?
②、主人公坎坷的人生与最终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问题? ③、结合1、2的案例,“我”有什么想法?
--认识到“客观事实-主观思维-行为后果”三者中,“客观事实”无法改变,要想“行为后果”尽可能好的话,只有正视和改变“主观思维”。
(二)关注自身,加深体验
1、交流:自己的一次挫折体验、采取的态度,以及解决方法。(教师板书记录)
2、讨论:“我”可有类似体验,如何解决的?
3、互助:罗列“很受伤” 或容易“受伤”的事,小组讨论如何解决。
4、归纳:“我”的启发、面对挫折的常规做法例如心态、方法等等。
--意在感受他人受挫和面对挫折的心理,反思自己对挫折的理解和解决方式,给自己提供参照、提高对挫折的耐受性。
(三)、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1、引导学生归纳(二)中所提到的有效方法。
2、如何求助、求助途径。
3、引导归纳(二)中讨论触及的不同的心态、思维方式面对挫折会有不同的态度,从而有不同的结果,总结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挫折。
--意在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
--要注意的是:对学生一些怯懦、消极的方法要予以理解,肯定“在某些时候”退却并非坏事。对积极乐观的同学,也不可一味鼓励往前冲,其实很多时候明知不可为,还是该退且退。
三、教师小结,结束课题
? 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
――主要内容:什么是挫折,为什么会有挫折,以及由此产生的三种不同结果。
--帮助同学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帮助同学理解应该以什么态度面对挫折。四、课内练习:参考《三段法》相关练习
板书提纲:
人生难免有挫折
挫折与人生相伴
1、挫折的含义
2、造成挫折的原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
不同的态度 不同的结果
1、放弃者—一事无成; 2、半途而废者—也不能成功;
3、挑战者—获得成功
第五课第二框 “挫折面前也从容”
授课学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决心、信心和力量。
能力目标:学会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分析、认识挫折。能够以积极地态度对待挫折,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挫折具有二重性。了解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挫折的二元作用;(教学难点)
学会并运用应对挫折的一些重要方法。(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体悟;事例教学法;学生参与法。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内容为课文相关主题:名人及其挫折故事。
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平民总统林肯;毛泽东;诺贝尔等
教学过程:
一、从事例和评论引入课题,创造情景激趣进入教学
1、平民总统林肯;毛泽东;2、小丹(书本65页事例)
二、新课导学达标
(一)出示材料,阅读讨论
1、材料一:小丹(书本65页事例)——讨论: ①、对上述案例有何看法? ②、如果是“我”,会如何处理?
? 2、材料二:书本66页绘图—填表,然后回答?
?? 3、材料三,讨论:①、如果是“我”,会是怎样的人生轨迹?
②、主人公坎坷的人生与最终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问题? ③、结合1、2的案例,“我”有什么想法?
(二)关注自身,加深体验
1、交流:自己的一次挫折体验,以及解决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