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机原理及τ肅H7 内存储器及其管理.ppt

发布:2017-06-21约7.54千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存储器模块设计 确定芯片型号及数量 根据容量、速度、价格、功耗等要求,确定芯片的具体型号和数量。如考虑选用SRAM还是DRAM,是否需要E2PROM、FLASH等等。 芯片的种类和数量应越少越好;在芯片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应考虑总线的负载能力和系统连接的复杂性。 思考:若要求扩展64K容量的内存,以下几种选择哪种最优? 64K?1的芯片数量N=(64K?8)/(64K?1)=1?8片;需位扩展 8K?8的芯片数量N=(64K?8)/(8K?8)=8?1片;需字扩展 16K?4的芯片数量N=(64K?8)/(16K?4)=4?2片;需字位扩展 从总线负载和系统连接来看,第二种选择最好。 存储器模块设计 内存地址空间的分配 在PC机中,大部分存储区域已被系统使用或被系统保留,用户扩展存储器可选择的地址范围一般落在0C0000H~0DFFFFH范围内。当然,实际设计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具体配置,以及是否需要设置选择开关来在改变扩展存储器的地址范围。 用户扩展存储器地址空间的范围决定了存储芯片的片选信号的实现方式。 CPU与存储器的连接 另外,如果系统中数据总线的宽度大于8bit,如第二章中所述的8086微处理器系统,为了能同时进行8位和16位操作,还应该设计高位库和低位库。 即根据选定存储芯片的特点确定其字位扩展方式:通常各存储芯片上的地址线及读写控制线均互连,而数据线和片选线的连接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设计较大容量存储器时宜选用容量为N×1的存储芯片进行位扩展,而不选用字扩展,为什么? 一、存储器片选译码电路 地址总线的低位地址线直接与各存储芯片的地址线连接。所需低位地址线的数目N与存储芯片容量L的关系:L=2N。 地址总线余下的高位地址线经译码后,做各存储芯片的片选。通常M/IO信号也参与片选译码。 CPU与存储器连接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的连接。 二、片选信号可以采用线译码、部分译码和全译码等三种方式(或三种方式的组合)来实现。 线译码 部分译码 全译码 每组芯片使用一根地址线作片选; 只有部分高位地址线参与译码形成片选信号; 全部高位地址线都参与译码形成片选信号; 地址信号不完全确定,所以存在地址重叠问题,浪费寻址空间,并可能导致误操作。 例:设某系统地址总线宽度为20bit,数据总线宽度为8bit。现采用8K?8芯片实现32KB扩展存储器,要求其地址从0C0000H开始,试画出该扩展存储器与系统三总线的连接方式。 分析:扩展存储器共需要8K?8的存储芯片数量N=(32K?8)/(8K?8)=4?1片。 数据线:不要位扩展,芯片数据线互连后与系统数据线连接。 读写控制线:所有芯片的读/写线分别互连后与系统相连。 低位地址线:8K容量的存储芯片需要13根地址线进行字选,所有芯片地址线互连后与系统的低13位地址线(A0~A12)连接; 高位地址线:剩余的7根系统地址线(A13 ~ A19)可用于产生所需的4根片选线。 第7章??内存储器及其管理 7.1 存储器概述 7.1.1 存储器的分类 1、按存取速度和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分类 主存储器(简称主存)和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 2、 按存储介质和作用机理分类 存储器可分为磁存储器、光学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 3、 按存取方式分类 分为可读写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7.1.2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1、存储器容量: 是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总量,即存储信息的总位(Bit)数 。 2、存取速度: 存储器芯片的存取速度可用存取时间和存储周期这两个时间参数来衡量。 7.2 半导体存储器 双极型RAM 可读写 存储器 RAM 静态RAM(SRAM) MOS型RAM 动态RAM(DRAM) 只读 存储器 ROM 半导体 存储器 掩膜ROM 可编程ROM(PROM) 可擦除可编程ROM(EPROM) 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2PROM) 7.2.1 可读写存储器RAM 1、静态RAM 常用的静态RAM芯片主要有2114、6116、6264、62128、62256等等,下面以6116芯片为例加以介绍。6116芯片是2K×8位的高速静态CMOS可读写存储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