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分析报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应急体系的构成 a)综合预案: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a)综合应急预案 主要内容: 编制目的 、编制依据 、适用范围、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工作原则、 单位概况、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应急组织体系、指挥机构及职责 、危险源监控 、预警行动 、信息报告与处置 、 响应分级 、响应程序 、应急结束、信息发布 、保障措施 、培训与演练、奖惩、术语和定义 、应急预案备案 、维护和更新 、制定与解释 、 应急预案实施 b) 专项应急预案 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b) 专项应急预案 主要内容: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组织机构及职责 、危险源监控 、预警行动 、信息报告与处置 、 响应分级 、响应程序 、应急结束、信息发布 、保障措施 c)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c)现场处置方案 主要内容: 事故特征 :发生的事故类型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 应急组织与职责、应急处置、 注意事项 、附件 、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规范化格式文本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 3、应急演练分类 桌面演练 功能演练 综合演练 单项演练 多项演练 全面演练 4、应急演练的基本要求 准备充分:发出通知,编写材料,安排后勤工作,编写演练计划和方案。 情景真实:根据不同演练类别,提供不同场地采用多种方式营造真实可信的演练情景。 过程控制:演练控制人员应该控制、引导演练进程。 收集资料:用记录表、评论表、绘图表注、录音录像等手段记录演练过程。 5、演练规划 演练规划指的是一段时期内演练工作的总体计划安排。一般3-5年为单位,由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根据本行政区、本行业和本单位的管理权限和实际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制定,是该行政区、行业和组织开展演练工作的长远计划安排。 6、演练规划重点 演练的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和现实条件 演练的形式: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演练的频次:适度、分散 演练的时间:易发高发期到来前进行演练 演练的地域:满足事件情景需要,防止扰民 7、演练准备 演练启动:演练规划、上级指令、临时申请 成立工作组:制定方案、确定参演人员、落实保障措施、控制与评估。 制定计划:目的、形式、时间、地点、内容概述、参演部门职责、日程安排。 制定演练方案:情景说明书、情景事件清单、编写演练控制指南、编写演练评估指南、编写演练人员手册、编写演练脚本、 一、应急预案评审范围 适用于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评审,以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开展的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备案评审。 二、基本要求 1、评审目的 a) 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b) 增强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上级主管单位以及其他所涉及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c) 提高应急预案在处置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当中的作用; d) 找出其他需要改善的潜在问题。 2、评审原则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评审应坚持和遵守以下原则: a) 坚持以事实和客观证据为判定依据的原则; b) 坚持标准与实际对照的原则; c) 坚持独立、公正的原则。 3、评审依据、人员 a) 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 b)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c) 行业性有关管理规定、技术规范等。 d) 熟悉并能够正确执行国家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和规章; e) 熟悉并掌握AQ/T 9002—2006标准和相关专业知识; f) 具有生产经营单位所涉及的行业性安全生产管理及应急管理的经验; g) 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作风正派。 4、评审重点 a) 针对性。重点评审是否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重大危险源、重点工作岗位编制应急预案。 b) 科学性。重点评审组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