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英国对犹太人地重新接纳问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试析英国对犹太人的重新接纳问题王本立(苏州科技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江苏 苏州 215009)摘 要:在英国史和犹太民族史上,英国重新接纳犹太人都称得上是一件大事。虽然,就具体事实而言,英国重新接纳犹太人的结局是偶然的,其接纳方式也无正规性可言。但是,从有关的历史背景和进程中不难看出,作为一种历史趋势,英国重新接纳犹太人却具有很大的必然性。关键词:犹太人;犹太教徒;马兰诺;千禧年风尚;白厅会议;罗鲍斯案;重新接纳在英国史和犹太民族史上,英国重新接纳犹太人都称得上是一件大事。这是因为,它不仅关系到英国犹太史的近现代开端问题,而且关系到犹太民族的近现代布局及其走向等问题。不过,长期以来,这一重大事件并没有引起国内学界的足够注意,也未见有人做过这方面的专门论述。有鉴于此,笔者写成此文,做一尝试性的探讨。其目的在于,通过梳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揭示英国重新接纳犹太人的历史必然性。不足或谬误之处,敬请方家和同好教正。重新接纳问题的缘起在爱德华一世于1290年下令驱逐英国犹太人 关于爱德华一世驱逐英国犹太人的经过及原因,可参看拙文《对1290年英国驱犹事件的权威解读 关于爱德华一世驱逐英国犹太人的经过及原因,可参看拙文《对1290年英国驱犹事件的权威解读——英国犹太人的瓦解评介》,《世界历史》2001年第4期,第110-114页。需要指出的是,在重新接纳问题被提出和得到解决之前,英国境内并非没有犹太人。甚至可以说,在此期间,犹太人在英国的存在保持了相当程度的连续性。比如,1290年的驱逐并没能使犹太人在英国完全绝迹。虽然它进行得相当彻底,其彻底程度令后来驱逐过犹太人的其他欧洲国家难以企及[1](P752),并且使英国在17世纪中期之前不再有公开而有组织的犹太社团。但是,还是有若干犹太人留了下来。他们表面上接受了基督教,但暗中还是坚持着自己的信仰。极个别的甚至可能没有皈依基督教[2](P8)[3](P2)。因此,犹太人在英国的零星而相对隐蔽的存在从驱逐行动告结之日起即已开始。不过,在此后至重新接纳发生之前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犹太人在英国的存在主要是由境外犹太人的不时到来与活动体现出来的。这些入境的犹太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应邀供职者。例如,1309年末,爱德华二世曾邀请犹太人曼吉斯特·埃里阿斯(Magister Elias)做自己的私人医生,并特地为他颁发过安全通行证。1310年夏,一位犹太医生率5名随从来到英国,而这个医生很可能就是埃里阿斯。1410年,身体欠佳的亨利四世从意大利请来犹太医生埃里阿斯·萨伯特(Elias Sabot),并赋予他在王国境内到处行医的权利。此人带来10名随从,他们在一起足以凑成集体礼拜的法定人数。而就在头一年,伦敦市长已获准为他的妻子请了一名犹太医生[4](P132-133)。再后来,到16世纪上半期,亨利八世还从境外雇用过19名犹太人做宫廷乐师 [5](P7)。另一类是自发谋生者。这些人来英国的动机和谋生手段各不相同。比如,有些改信基督教的犹太贫民主动从欧洲各地来到伦敦,投身犹太人皈依所。该皈依所创办于1232年,旨在帮助犹太人皈依基督教。这些海外犹太贫民之所以主动投身该皈依所,是因为它能够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资助。当然,也有个别改教者并没有投身于皈依所,他们可能有别的谋生手段,比如行骗等[4](P133-134)。还有一类是政治避难者。这类犹太人的基本源头是伊比利亚半岛。1492年和1496年,西班牙与葡萄牙先后驱逐犹太人,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犹太教徒被驱逐殆尽。因皈依基督教而留下来的犹太人通常被称作马兰诺,有时也被称作新基督徒 也有人认为,马兰诺专指西班牙的犹太改教者,新基督徒专指葡萄牙的犹太改教者。但从实际使用情况看,这种界限并不明显,两种称呼常常被混同使用。。但皈依毕竟是表面的,因为它并非出于心甘情愿。唯其如此,马兰诺以种种方式维护自己的信仰,其中包括流亡他乡,寻求净土。尽管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者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禁止马兰诺离境,但收效并不明显。没过多久,马兰诺难民的足迹已经遍及欧洲,英国自然不在例外。最晚在1530年代,伦敦已有了一个马兰诺社团。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住在伦敦的马兰诺有69人,其中成年男子37人,成年女子16人,儿童16人。在这些人当中,至少有10对男女为夫妻关系。该社团大致存在于1530年代晚期至1540年代,组织情况良好,有秘密的会堂,与安特卫普方面有着金融商业往来,甚至在他人指使下也向外界提供情报服务[5](P6) 也有人认为,马兰诺专指西班牙的犹太改教者,新基督徒专指葡萄牙的犹太改教者。但从实际使用情况看,这种界限并不明显,两种称呼常常被混同使用。从上述的大致情况可以看出,在1290年驱逐发生之后的好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犹太人不仅没有绝迹于英国,而且在相当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