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15电路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5章 基本放大电路;本章要求:;放大的概念:;15.1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15.1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15.1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15.1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15.1.3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作用;IC;;结论:;结论:;1. 实现放大的条件 ;2.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例:画出下图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对交流信号(有输入信号 ui 时的交流分量);15.2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15.2.1 用估算法确定静态值;例1:用估算法计算静态工作点。;例2:用估算法计算图示电路的静态工作点。;15.2.2 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值;15.2.2 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值;15.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15.3.1 微变等效电路法; 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路可从晶体管特性曲线求出。;(2) 输出回路;ib;2. 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 分析时假设输入为正弦交流,所以等效电路中的电压与电流可用相量表示。;3. 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3. 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4.放大电路输入电阻的计算; 输入电阻是表明放大电路从信号源取用电流大小的参数。电路的输入电阻愈大,从信号源取得的电流愈小,信号源的负担就愈小,因此一般总是希望得到较大的输入电阻。;; 5. 放大电路输出电阻的计算;共发射极极放大电路特点:
1. 放大倍数高;
2. 输入电阻低;
3. 输出电阻高。;;15.3.2 图解法;3. 非线性失真;15.4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15.4.1 温度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温度升高时,输出特性曲线上移;15.4.2 分压式偏置电路;15.4.2 分压式偏置电路;从Q点稳定的角度来看似乎I2、VB越大越好。
但 I2 越大,RB1、RB2必须取得较小,将增加损耗,降低输入电阻。
而VB 过高必使 VE 也增高,在 UCC一定时,势必使 UCE 减小,从而减小放大电路输出电压的动态范围。;Q 点稳定的过程;2.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3. 动态分析; 去掉CE 后的微变等效电路;无旁路电容CE; 例1:在分压式偏置电路中, 已知:VCC =12V,
RB1= 30 k?,RB2 = 10 k? , RC = 4k?, RE = 2.2k? ,
RL = 4 k? , CE = 100 μF , C1 = C2 = 20 μF, 晶体管
的? = 50。试求:(1) 计算静态值 IB 、 IC 和 UCE ;
(2) 计算Au、ri和 ro 。;;(2) 由微变等效电路求Au、 ri 、 ro。;例2:;解:;(2) 由微变等效电路求Au、 ri 、 ro。;15. 6 射极输出器;求 Q 点:;15.6.2 动态分析;2. 输入电阻;3. 输出电阻;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的特点:;射极输出器的应用; 15.7 多级放大电路及其级间耦合方式;(1) 阻容耦合;第一级; 优点:既能放大交流信号,也能放大缓慢变化的信号和直流信号。; 直接耦合:将前级的输出端直接接后级的输入端。可用来放大缓慢变化的信号或直流量变化的信号。;(2) 零点漂移;零点漂移的危害:
直接影响对输入信号测量的准确程度和分辨能力。
严重时,可能淹没有效信号电压,无法分辨是有
效信号电压还是漂移电压。; 由于不采用电容,所以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具有良好的低频特性。; 电路结构对称,在理想的情况下,两管的特性及对应电阻元件的参数值都相等。;典型差分放大电路; 两管集电极电位呈等量同向变化,所以输出电压为零,即对共模信号没有放大能力。;2. 差模信号 ;3. 比较输入;(Common Mode Rejection Ratio);15.9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甲类工作状态
晶体管在输入信号的整
个周期都导通, 静态IC较
大, 波形好, 管耗大效率低。;15.9.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1. OTL电路;在输出功率较大时常采用复合管;; 2. 无输出电容(OC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15.9.3 集成功率放大器;15.9.3 集成功率放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