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的价程序及实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深圳市****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
1、目的
辨识及评价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从而进行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3、术语和定义
3.1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2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风险(risk):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3.4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评价风险大小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4、职责与权限
4.1安委会:负责批准重大、一般危险源清单。
4.2安全办: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的统筹;重大、一般危险源的确定、登记和分别汇总;审核重大、一般危险源清单。
4.3各部门:配合、参与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活动,负责《危险源识别表》的登记,经相关领导审批后,交至安全办汇总。
5、程序内容
5.1危险源辨识
5.1.1辨识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应以公司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为依据。
5.1.2危险源的考虑应包括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六种类型: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六种类型:
a)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b)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c)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d) 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e) 行为性危害因素;
f) 其他。
5.1.3危险源的识别以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看相关记录的方法进行,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危险源的识别并填写《危险源识别表》。
5.2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5.2.1安全办组织各有关部门对危险源、风险进行评价。
5.2.2在风险评价工作中,要确定出组织的风险级别,必须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
5.2.3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E×C
D:表示风险值
L: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表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表示事故产生的后果
很明显风险值D越大,事件越严重。其中L、E、C、取值规定如下:
L(事故发生的可能)
分 数 值 事故发生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 数 值 频 繁 程 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分值为10,而非常罕见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分值为0.5,其它情况对应表中取值。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 数 值 后 果 100 特大伤亡事故,死亡3人以上 40 重大伤亡事故,死亡1-2人 15 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7 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3 引人注目,需要就医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可自行处理 因为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取值范围也很大,为1-100。
D(危险等级划分):
D值 风险级别 危 险 程 度 320 1级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重大危险源 160~320 2级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70~160 3级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4级 一般危险,要注意 一般危险源 20 5级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可容许风险 5.2.4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确定
将风险级别为1、2、3级的危险源定为重大危险源。但对下列四种危险源存在的情况,可直接定为级别较高的风险即重大危险源。
a) 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
b)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c) 曾发生过事故,现场无合理控制措施的;
d)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5.3风险控制规划
5.3.1目标和管理方案
对1级和2级风险,必须要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对3级风险,视情况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
5.3.2运行控制
对1级-4级风险,如无文件规定可能导致偏离OHS方针或目标的情况时,均应制定运行控制文件。
5.3.3应急控制
对紧急状况下的1级-4级风险情况,应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文件。
5.4危险源记录的形成
安全办将经评价后危险源汇总形成《重大危险源清单》和《一般危险源清单》,并针对重要危险源组织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目标和管理方案。
5.5更新与审批
5.5.1当部门活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