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发布:2017-12-16约2.2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教材分析 本课题主要是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本课题也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介绍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奥秘,然后提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沽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得出二氧化碳含量高会使人窒息而死亡的原因,因此在进入上述场所时要做灯火试验。最后,也介绍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其中一种气体之一,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控制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 学情分析 学生易错点及分析 1、???????????? 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认识不够,在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或根据其用途推断其性质时,常出错。 2、????????????? 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易产生片面的认识。如有的同学认为CO2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多越好。或者有的认为空气中的CO2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 3、????????????? CO2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和CO的毒性易混淆。CO2与CO都 会致人死亡,但其原因是不同的。CO2含量较多,O2的含量相对减少,使人呼吸不到足量的O2导致窒息死亡,但CO2无毒性。CO有毒,它能破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缺氧,以致死亡。 4、????????????? 对CO2通入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认识错误。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学生误认为是CO2使其变红。要认识到CO2通入水中,一部分溶解,另一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CO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2、?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3、?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 了解关注温室效应?。 ?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二氧化碳的性质。 2、?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 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制取若干瓶二氧化碳供实验探究用? 二、演示实验? 三、制取二氧化碳 ? 1.1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请2个学生互相配合,在三分钟内制好3瓶CO2。? 2.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 ? 2.2、向一瓶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 2.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2.4、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先喷上水,让学生观察,再放入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二朵直接喷上水;第三朵放在二氧化碳集气瓶中;第四朵喷上醋酸。再把第一朵取出,用火来烘干。 3.1、把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1.1观察?2个学生的操作过程。 ? ? 2.1、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 2.2、观察塑料瓶形状的变化。 2.3、观察蜡烛燃烧的情况。 2.4、让学生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第一朵变红色,烘干后又变紫色;第二朵不变色,第三朵不变色,第四朵变红色。 3.1、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1.1了解?学生制取二氧化碳操作中的优点及不足。 2.1、了解物理性质。 ? ?2.2、、了解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2.3、认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这一性质。 2.4、认识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通过对比,得知湿润的小花在二氧化碳中变红色,是二氧化碳与水作用生成碳酸的缘故。而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3.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检验二氧化碳的一种简单的方法。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二氧化碳 1、 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固态CO2叫干冰,易升华。 (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 ?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不能给呼吸。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 (4)、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1、? 观察学生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了解学生对实验步骤、仪器使用掌握情况。 2、? 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相互进行讨论、交流、概括实验反应出的氧化碳的性质,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3、? 记录性质,根据性质进行思考、讨论、设计实验、交流。 4、??? 教师总结归纳,纠正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