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何锺泰-永不停息挑战者.doc

发布:2017-09-02约7.66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何锺泰:永不停息挑战者再高的山峰,也抵挡不住挑战者的征服;再远的路程,也无法阻止挑战者的?步。正如阿基米德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挑战,无处不在、永不停息。 ―― 题记 在平常人的思维里,挑战者总是屹立於峰顶而去享受所征服的一切,然後再奔赴另一个目标。何锺泰博士,获得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博士学位後,有机会成为一名工程学教授的他,放?了近在咫尺的荣誉地位;在伦敦努力拼搏而赢得英国具规模的工程顾问公司的信任,被邀请加入董事局时,他抛?了优裕的物质生活回到香港;经过十几年的呕心沥血,帮助一家刚到香港开业的外国公司发展至千?人?成为香港最大的工程顾问公司後,这位第一届“商业奇才奖”获得者,没有去收割成熟的商业硕果,?勇敢地选择踏入政坛服务社会。他曾成为港事顾问,临时立法会议员及连续三届选上代表工程界功能组别的立法会议员,在参政议政的道路上长驱直进,热忱奉献。 在何锺泰博士看来,每一次放?已征服的高峰,都是为了?取时间寻找新的机会和新的挑战。当见到一项事业已成功达到高峰而开始收?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从头再来开拓另一项新的事业。但这一切都是围绕“爱国爱港”这一永恒的人生主题,正如真正的登山者必须征服喜马拉雅山一样,他沿着爱国爱港这条人生道路,矢志成为一个永不停息的挑战者。 十年磨砺剑自锋 祖籍广东顺德的何锺泰,1939年出生於香港。深受父亲儒雅气度的影响,他自幼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当走进香港名校培正校园时,在400多人的年级里,他以认真的求学态度,往往综合科目成绩及各单科成绩均获得全年级第一,品学兼优使老师们对他?加?赏和重视。小学五年级依照学校惯例,他为全级成立一个永久社――锐社。老师亦要他担任创社社长,直至离开校园为止。成立典礼时,年仅10岁的他,在学校大礼堂的主席台上,面对1000多人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 当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这样说:“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在辛苦的锻炼下,无论是学习、运动,还是组织和领导能力,何锺泰都得到全面发展,如同海绵一样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新的经验。依照定下计划,他顺利考入香港大学就读於土木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後,他於1963年远涉重洋进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读岩土工程专业,仅用九个月时间就拿到了研究生文凭,跟着加入英国最大型工程公司之一――Taylor Woodrow Group工作。仅用六个月,他就已擢升为公司最大设计组的负责人,很快亦被派到工地担任驻工地工程师工作,完成多个复杂繁重的工程项目,包括负责当时伦敦文化发展区中一些著名但极富挑战性的工程项目例如Barbican,成为工程师行列里少壮派的先锋人物之一,深受公司重用,同时他亦以最短时间考取英国工程专业资格,在公司内不断升职和加薪。 1968年,伦敦城市大学以非常优越的资源和条件邀请何锺泰从事工程研究,他实时接受挑战;仅用三年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研究结果部份被?纳入工程结构规范。当他?备离开研究院加入私人顾问工程公司时,大学负责人极力挽留,承诺会在极短的时间里让他升任为教授,攀登上工程学术界的高峰。但敢於挑战的性格注定他不是池中之鱼,教育界狭窄的圈子会使才华局限在理论的范围内,他的人生目标是为社会描绘出美丽的工程画卷。 1971年,何锺泰博士婉言谢绝了留校任教,应聘至一家工程顾问公司出任副董事。当他设计的图纸变成一座座标?性的工程建筑时,当他负责的工程为英国的城市基建带来生机和活力时,这位“城市画家”的脑海里浮现出香港的影子:“如果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为中国人服务,那麽如何对得起自己的黑头?、黄皮肤?”他不禁扪心自问。“回到香港,服务於华人社会。”这由心底发出的声音让他不再安於现状,毅然放?公司当时发出加入公司董事局的邀请,是他人生再一次作出的重要抉择。1973年底,旅居英国十年之久的他踏上了回港之路,“十年磨一剑”,在英国的求学、工作和研究,让他的才华完全施展,经过实践沉淀的专业理论知识让他回港後大有作为。 商业奇才工程骄子 回到香港的何锺泰博士,作出特别选择:既没有加入政府,又没有申请大公司,而是进入一家由英国人和澳大利亚人合资创办的刚刚落户香港的小型工程办事处――茂盛顾问工程师事务所。他加盟这家只有十多名员工的小公司,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挑战自我。1975年,他以出色的表现被推选为公司股东,在董事制度建立之後,升任高级董事,一直到1993年离开。作为香港工程界的骄子,他在茂盛公司工作的19年里,曾负责数百亿元各类大型及复杂的工程建设,为香港的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77年至80年代中,何博士肩负起九广铁路(现称“东铁”, 当时只有一条铁路)电气化计划,所有沿线的火车站、天桥、道路、渠务的工程设计与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