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元素在青花瓷图案中运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画元素在青花瓷图案中运用
摘要:青花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青花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优美的造型,丰富的纹样,颇具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神韵。本文着重阐述了元青花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画元素:元青花图案中“线”的运用,“料分五色”与“墨分五色”,素雅的“青白”色彩、“写意传神”的表现手法,以及青花图案中“诗、书、画、印”的运用。
关键词:青花瓷;中国画元素;运用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元青花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里程碑,开启了中国陶瓷彩绘的新篇章,元代开始中国瓷器图案由素面转为彩绘。元青花的图案借用了中国画大量的绘制方法,无论是在构图上、绘画方法上、润色上,还是在题材上都采用了中国画元素,与中国画艺术保持极为一致性。中国人对瓷的钟情和对绘画的喜爱,在“元青花”上形成了完美结合,元青花成了中国文化的绝美结晶。中国画艺术与青花陶瓷艺术不仅是我们中国艺海中的瑰宝,同时也深受国外艺术同行乃至世界人民的青睐和喜爱。青花瓷通过不同的题材来体现中国人民的艺术审美情趣和社会审美意识。从青花瓷艺术中可以品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正是因为青花瓷融合了中国画的“诗、书、画、印”这一特征,才使得它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
一、青花瓷图案中“线”的运用
中国画最讲究线条的运用,线是中国画最重要的造型手段之一。这种主要的造型手段完全被应用到了元青花图案的绘制中。在元青花中那刚劲有力、起伏跌宕、纵横交错的线条,形成高山流水、花鸟树木、人物。再结合国画中皴、擦、点、染,一幅淋漓尽致的水墨画跃然瓷器上。瓷器画家娴熟的作画技巧,令观赏者为之倾倒。在长期的瓷器绘画实践中,画家结合历代国画家创造出的人物“十八描”,山水画“十八皴”等,注重组织结构的安排,依靠各种线条的刻画来描绘形象,从而达到应物象形,形神兼备。有时为了瓷器绘画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画师会做出大胆的夸张和省略。如画花卉,往往把花头夸大而位于主要位置,把叶子缩小到不相称的体积,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花瓣。如青花瓷图案的莲花,莲花的花瓣画的非常丰满肥硕,而莲叶缩小到不起眼的状态,这样一来就把莲花特征描绘的更加突出。线条在青花瓷图案上运用到了极致,虽然所画的青花纹样在自然形态上不那么真实,但在艺术形式上却更加生动自然。青花瓷上各种花卉纹样有的是以缠枝、散点、团花形式,有的则是以连续、折枝等艺术形式。青花瓷用线条来表现花卉、人物、山水等形象,更加自然生动而富有变化。尤其是青花瓷中的人物完全运用中国画中人物描绘的手法和技法,人物的衣纹生动飘洒,人物的结构和神情都是通过过硬的线描功夫表现的。就是青花瓷上山水画,也是运用线条勾勒山体轮廓,再施以色彩渲染。所以说,青花瓷的线描完全借用了中国画的元素。
二、青花瓷图案的“料分五色”与国画的“墨分五色”
国画的“墨分五色”其实就是色彩世界中的色阶变化、光的变化,这是中国水墨画的一大特色。中国古代画家通过艺术实践,认识到不同层次的墨色可以用来表现五彩斑斓大千的世界。笔墨不仅能定形质分明暗,还能替代色彩。所谓的“墨分五色”就是指国画中用水调节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所谓五色即指墨的焦、浓、重、淡、清或浓、淡、干、湿、黑等。中国古代画家运用不同层次的墨色来表现自然物质的固有色彩和物象的阴阳向北、凸凹远近等。历代中国画家通过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来表现虚实相生、变化多端的自然万物,给人一种淡雅高逸之感。而青花瓷器图案艺术就是运用了中国画艺术这一特有的韵味,使用毛笔在瓷器上描绘自然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在单一的色彩中追求浓淡、虚实、阴阳、远近的变化和丰富的艺术效果。这就是青花瓷器图案中与中国画相似的是“料分五色”。由于青花的工艺匠师们受到了中国画“墨分五色”的影响,把颜料也分成了五色,即头浓、二浓、浓水、淡水、影淡,“料分五色”所显示的浓淡变化与中国画的“墨分五色”一样。在青花瓷绘画中笔就像雕刻家手上的刀凿,颜料就是雕刻家留下的刀痕,通过“料分五色”衍生出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在青花艺术设计中,“料分五色”其实就是模仿中国水墨画中的“墨分五色”,青花艺术也同样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水墨的艺术。
三、青花瓷器“青白”色彩与国画中“黑白”相对应
中国画最讲究的是写意和笔墨。中国画用水墨表现出来的黑白色彩,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单纯色彩描绘看似简单,但其表现力十分丰富。这种黑白体系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结,单纯的水墨色彩形成魅力十足的黑白世界。尤其国画中的“留白”,留给观赏者无穷的遐想空间,意蕴丰富,匠心独特。中国人把黑白体系运用的如此炉火纯青,令世界为之叹惋。同样,中国的青花瓷艺术也把这种黑白神韵运用到令极致。当我们观赏各种造型的青花瓷艺术品时,会被“青白”相间的色彩之美深深吸引。这种白釉之中凸显出来的各种优美图案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