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报道的新闻话语分析——以《人民日报》为例的开题报告.docx
汶川地震报道的新闻话语分析——以《人民日报》为例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7.8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这次地震是中国自唐山大地震以来的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全国人民都紧密团结在一起,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动中。然而,大规模的灾害事件必然会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新闻报道方面。《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国家最高权威报纸,对于汶川地震的报道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以《人民日报》为例,对其汶川地震报道中的新闻话语进行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价值和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新闻话语在融合中国文化、塑造社会形象、表达国家情感和引导民意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将以语篇分析和话语语义分析为方法,考察《人民日报》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中所使用的新闻话语,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照片说明等,分析其中所搭配的词语、句子结构及其所表达的语义信息,探究其文化内涵、情感表达和社会价值。
具体内容包括:
1.标题的命名特点、表达方式、情感倾向等方面的分析。
2.导语的文风特点、语言意义、信息量等方面的分析。
3.正文的信息量、表达方式、社会价值、情感导向等方面的分析。
4.照片说明的结构特点、语法特色、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分析。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
预计本研究能够揭示出《人民日报》在汶川地震报道中的新闻话语所蕴含的文化、情感、社会价值及其对民众的引导作用,这对于了解中国媒体的报道方式、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国家形象的打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能够从中总结出新闻话语在媒体报道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的新闻报道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