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合肥工业大学模电数电题库.ppt

发布:2017-04-18约1.87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基本概念题;3,测得放大电路中三只晶体管的直流电位如图示,分析他们的类型、管脚和所用的材料(硅或锗)。;4,测出电路中晶体管三个电极对地的电位,判断其工作状态。;放大电路在高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 B ,而低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 A 。 A. 耦合和旁路电容的存在 B. 晶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的存在 C. 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 D.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合适 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上、下限频率时,放大倍数的值约下降到中频时的 B 。 A. 0.5倍 B. 0.7倍 C. 0.9倍 ;对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当其工作频率等于上限频率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是 B 。当其工作频率等于下限频率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是 C 。 A. +450 B. -2250 C.-1350 D.-450 测试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幅值与相位的变化,可以得到它的频率响应,条件是 A 。 A. 输入电压幅值不变,改变频率。 B. 输入电压频率不变,改变幅值。 C. 输入电压的频率和幅值同时变化。; 某放大电路的波特图如图所示,填空: (1)中频电压增益 = 60 dB, =?103 ; (2)电压放大倍数 ; (3)电路的下限频率为 10 Hz,上限频率 为 104 Hz; (4)当频率为105Hz时,附加相移为 -1350 ; ;第六章基本概念题;集成运放制造工艺使同类半导体的 C 。 A 指标参数准确; B 参数不受温度影响; C 参数一致性好。 集成运放输入级多采用差分电路是因为可以 A。 A 减小温漂; B 增大放大倍数; C 提高输入电阻。 ;为增加电压放大倍数,集成运放的中间级多采用 A 。 A 共射放大电路; B 共基放大电路; C 共集放大电路。 集成电路中采用有源负载是为了 B 。 A 减小温飘; B 增大电压放大倍数; C 提高输入电阻。;为增强带负载的能力,使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尽可能大,且减小直流功耗,集成运放输出级多采用 C 。 A 共射放大电路; B 共集放大电路; C 互补输出级(OCL电路)。 在双极型晶体管构成的集成运放中,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方法是利用电流源为放大管 C 。 A 提供稳定的偏置电压; B 提供稳定的偏置电流; C 提供稳定的集电极电流或发射极电流。;从外部看,集成运放等效为高性能的 B 。 A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差分式放大电路; B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式放大电路; C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式放大电路。 ;第七章基本概念题;5,放大电路的净输入电压等于输入电压与反馈电压之差,说明电路引入了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净输入电流等于输入电流与反馈电流之差,说明电路引入了并联负反馈; ? 6,反馈网络是由影响反馈系数的所有元件组成的网络。 ? 7,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耦合、旁路电容越多,引入负反馈后,越容易产生低频振荡?;二、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1,为了实现下列目的,分别引入下列两种反馈中的一种。 A 直流负反馈 B 交流负反馈 (1)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 A 。 (2)为了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 B 。 (3)为了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应引入 B 。 (4)为了抑制温漂,应引入 A 。 (5)为了展宽频带,应引入 B 。 ;2,交流负反馈有以下几种情况: A 电压 B 电流 C 串联 D并联 (1)为了稳定电路的输出电压,应引入 A 负反馈。 (2)为了稳定电路的输出电流,应引入 B 负反馈。 (3)为了增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 C 负反馈。 (4)为了减小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 D 负反馈。 (5)为了增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 B 负反馈。 (6)为了减小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 A 负反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