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模式的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模式的探讨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目前常用的物流成本控制模式,最后对两种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模式进行评价分析后,在这两种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和创新。
关键词 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法 价值链 整合
一、我国目前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我国,物流服务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物流业务创新速度加快,物流管理模式不断变化,这种行业发展模式使得政府对整个物流行业和物流企业自身的规范管理十分欠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物流成本的构成认识不清。目前,在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科目核算物流成本,一般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中。
(2)库存控制比较薄弱,物流速度缓慢。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在发展中国家约为5%。而我国目前的工业库存不包括农业库存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
(3)缺乏系统管理和控制的观念。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活动割裂开来,没有纳入一个体系进行统一运作与管理。企业过多关注局部功能的改善,对整体系统功能改进关注少。
(4)统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仅仅是企业自身从运输、仓储、采购等各个环节出发,或是从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各个阶段分析,尽量降低各类成本。但是,由于物流各环节存在效益悖反现象,传统的物流控制方法无法确保整体成本的最优。这种“效益悖反”是物流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仅采用传统管理方法来控制物流成本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更高层次、更广阔的领域来控制物流成本。
二、常用物流成本控制方法之作业成本法的分析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服务)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其关键是成本动因的选择和成本动因率的确定。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第一,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第二,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是产品(服务)与资源之间的中介,见图1所示。
(二)运用作业成本法控制物流企业成本的流程
第一步:确认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各项作业。
第二步:界定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资源,分配资源耗费至作业成本库资源。
第三步:明确成本动因,分配作业成本至成本对象。
第四步:计算物流作业成本。
三、基于价值链的物流成本控制模式研究
(一)物流企业价值链的分析
价值链的管理模式是一种集成性的管理思路与方法,注重的是价值链上的不同人、财、物及市场的价值提升。物流企业的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对企业价值活动的成本与价值的比较分析,推进价值活动的优化与相互协调,并为实现企业竞争优势而进行活动的改进,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价值链来分析物流企业价值链。
(二)建立以价值链为基础的物流成本控制的模式
基于价值链上的物流成本控制,物流企业应积极构建立开放式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并以三个维度来加强物流成本核算。第一个维度就是对物流成本对价支付形态,其中分为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及财力成本。人力成本是物流活动中的劳动者成本,包括一般的物流作业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物力成本是在制造企业的物流活动中所涉及的场地费、物料费、设备费等。财力成本则是在开展物流活动过程中,以直接货币支付形式产生的费用。第二个维度主要根据物流的基本功能分类,包括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仓储费等。第三个维度则是根据物流环节产生的范围而分类,如果将整个物流活动的过程都在物流企业的内部产生,那么就属于企业管理的内部环节,反之则属于外部环节。通过对内部环节的耗费及外部环节耗费的分析,利于进一步加强价值链体系中的物流成本优化。三个维度关系如图2所示:
四、物流成本控制模式的整合
(一)对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总成本过程控制模式的评价
作业成本法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尽管运用作业成本法能够很好地计算企业的产品成本,但在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动因的选择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动因的选择主要依靠有关技术人员的经验和对作业理解的程度来确定,如果没有科学的判断方法,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印象成本信息的真实性。
(2)采用作业成本法应该注意成本―效益原则。一般来说,间接费用分配越精确,所花的成本也越大。在操作的过程中,作业成本法增加了成本计算和分配的工作量,进而加大了提供成本信息的代价。
(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