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3-苯并二恶茂烷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任务书.doc

发布:2017-08-24约1.8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题目: 1,3-苯并二恶茂烷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题目来源(教师科研、实际生产、社会经济发展、模拟等): 教师科研课题 设计(论文)主要条件及技术参数: 主要条件: 针对1,3-苯并二恶茂烷类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及催化剂研究课题进行前期调研及文献检索工作,有催化剂研究和选择催化还原反应研究的基础;具备催化剂制备实验仪器条件和有机合成反应装置,能够对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技术参数: 采用分子筛催化剂催化邻苯二酚和环己酮反应,以邻苯二酚为基准计算转化率大于70%,产物选择性大于99%; 气相色谱-质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定性分析,气相色谱对产物定量分析。 个人重点(同一大题目下有个人侧重部分时填写): 分子筛催化剂制备,1,3-苯并二恶茂烷的催化合成研究。 设计(论文)内容及工作量: 1.完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检索及外文文献翻译工作,文献翻译超过3000字,并撰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制备分子筛催化剂并考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确定合适催化剂; 3. 采用单因素多水平方法进行1,3-苯并二恶茂烷的催化合成条件优化实验(主要包括催化剂种类、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影响); 4.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产物纯度、以产物摩尔产率作为指标考察反应条件; 5.产品进行GC-MS确定结构; 6.按照学院规范撰写毕业论文和论文集论文,完成毕业答辩,提供完整资料一套。 参考资料及参考文献目录: [1] Ynishida,M Abe,H Ohrui et al. Tetrahedron :Asymmetry.1993,4 (7): 1431~1434 [2] R R Bikbulatov,T V Timofeeva,L N Zorina et al.O.G.Safiev[J] Zh. Obshch. Khim..1996 ,66 (11) :1854~1855. [3] T S Li,L-J LiB Lu et al.J.Chem. Soc. Perkin Trans.1998,(21):3561~3564. [4] T S Jin,S-L Zhang,X- F Wang et al. J.Chem.Res.Synop.. 2001,7:89~91. [5] GMajetich,S.Liu.Synth.Commun.1993,23 16 :2331~2235. [6] 晁自胜,林海强,陈国周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21(9):1353~1358. [7] 梁学正,高珊,杨建国,刘彩华,于心玉,何鸣元.HY分子筛催化1,3-苯并二噁茂烷类化合物合成的研究[J].化学通报.2006,69(6):410~414. [8] 梁学正,高珊,于心玉,刘彩华,杨建国.HMCM_22分子筛催化1,3-苯并二噁茂烷类化合物合成的研究[J].分子催化.2006,20(16):520~524. 实习地点: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中心)主任(签字): 教学院主管院长(签字):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情况记录 毕业设计(论文)第 1 周至第 3 周工作内容: 分子筛催化剂知识文献及1,3-苯并二恶茂烷类化合物的合成相关国内外文献检索; 英文文献翻译; 撰写开题报告; 实验准备工作(实验仪器和药品)。 完成情况: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第 4 周至第 8 周工作内容: H-β、H-Y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进行探索性实验合成1,3-苯并二恶茂烷类化合物并对各种催化剂活性比较; 考察部分实验条件影响(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 建立分析方法,确定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完成情况: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情况记录 毕业设计(论文)第 9 周至第 13 周工作内容: 考察部分实验条件影响(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 根据气相色谱分析结果用Excel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确定优化条件; 最优条件重复实验。 完成情况: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第 14 周至第 16 周工作内容: 整理资料,分析结果; 撰写毕业论文和小论文; 论文修改和审查,准备论文答辩; 进行毕业答辩。 完成情况: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