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药科大考研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doc

发布:2017-03-07约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 x-μ 相对误差 δ/μ*100% 2 绝对平均偏差: △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 S/X*100% 4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   *置信度——可靠程度   *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   n:为测定次数   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 统计因子 单个样本的t检验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 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 t统计量: 自由度:v n - 1 适用条件: 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例1 难产儿出生体重n 35, 3.42, S 0.40, 一般婴儿出生体重μ0 3.30(大规模调查获得),问相同否? 解: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α H0:μ μ0 (无效假设,null hypothesis) H1:(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 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 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 ,v n-1 35-1 34 3.查相应界值表,确定P值,下结论 查附表1,t0.05 / 2.34 2.032,t t0.05 / 2.34,P 0.05,按α 0.05水准,不拒绝H0,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F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S^2,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至于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在进行F检验并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后,再进行t 检验。 样本标准偏差的平方,即 “^2”是表示平方 : S^2 ∑ X-X平均 ^2/ n-1 两组数据就能得到两个S^2值,S大^2和S小^2 F S大^2/S小^2 由表中f大和f小(f为自由度n-1 ,查得F表, 然后计算的F值与查表得到的F表值比较,如果 F F表 表明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 F ≥ F表 表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主要化学公式 (1)物质的量浓度 cB nB/VB 2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 nB mB/MB 3 滴定剂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的计算 cAVA a/tcTVT cTVT t/a 1000mA/MA (4)滴定度与滴定剂浓度之间的关系 TT/A a/tcTMA/1000 5 待测组分质量分数的计算 ωA TT/AVT /S*100% *100%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1)共轭酸碱对Ka与Kb间的关系:KaKb Kw (2)酸碱型体平衡浓度 [ ] ,分析浓度(c)和分布系数(δa)之间的关系 3 一元强酸溶液的pH的计算 [H+] 精确式 pH -lgc 近似式 (4)一元弱酸溶液pH的计算 [H+] (关于[H+]的一元三次方程) 其中 [HA] c[H+]/([H+]+Ka) ·若[A-]>20[OH-](即cKa>20Kw),可以忽略因水解离产生的H+ PBE简化为 [H+]≈[A-] ∴ [H+] 5-12 ·若不但cKa>20Kw,而且c/Ka>400(即c>20[A-]或c>20[H+]),也就是弱酸的解离度[A-]/c<0.05,就可以忽略因解离对弱酸浓度的影响,于是 [HA]≈c ∴ [H+] 最简式 ·若cKa>20Kw,c/Ka<400,由式(5-12)可得 [H+] 近似式(1) ·若cKa<20Kw,C/Ka>400(适用于酸极弱、且浓度极小的情况,此时[HA]≈c),由式(5-11)可得 [H+] 近似式(2) (5)多元酸溶液pH的计算 6 两性物质(NaHA)溶液pH的计算 7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最简式:[H+] ca/cb*Ka 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 (1)酸效应系数: 1/ 在副反应中分布分数与互为倒数 1+ ++ + (2)共存离子效应系数αY(N) 因为[NY] KNY[N][Y] 故: 1+ KNY[N] (3)EDTA与H+及N同时发生副反应的总的副反应系数αY, + 4 被测金属离子M的副反应系数αM: 1+ 若有P个络合物与金属发生副反应,则: ++…+-(n-1)’的计算 pM’ 1/2[pcM sp +lgK’MY] 7 金属离子指示剂颜色转变点(变色点)pMt值的计算 pMt lgKMIn-lgαIn H 8 滴定终点误差 (9)直接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