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壳聚糖在医药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要点讲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近十年壳聚糖在医药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课程名称 专业文献检索 学生姓名 吴伟平 所在学院 理学院 所在专业 制药工程 所在班级 制药1091 指导教师 李思东 职称 教授 学 号 200911931124
近十年壳聚糖在医药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壳聚糖;衍生物;应用;研究进展
前言:
壳聚糖是甲壳素N-脱乙酰基的产物,一般而言,N一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或者说,能在1%乙酸或1%盐酸中溶解1%的脱乙酰甲壳素,这种脱乙酰甲壳素被称之为壳聚糖。化学名为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OH基团相应地换成了一NHCOCH 或一NH 基团[2] 。目前已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抗微生物、增强免疫、调节血脂、抑制肿瘤等药理活性[3]。另外,由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安全性良好,且具有可降解性和组织相容性,因此在药物传递系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药理作用和药物方面的应用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近十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药理作用:
1.抗菌消炎作用: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八叠球菌、放线菌和热带白色念珠菌等均具有抑制作用。壳聚糖的抗菌作用主要有以下2种机制:大分子壳聚糖通过自身所带的正电荷与微生物细胞膜所携带的负电荷相互作用,破坏细菌细胞壁原有结构,造成细胞成分的泄漏而起到抗菌作用;小分子壳聚糖,通过渗透进入细胞内,与带有阴离子的生物大分子发生类似“絮凝”作用,扰乱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生长[4]。段静芸等[5] 利用不同浓度、不同溶解性的壳聚糖,以及不同气体配比的气调包装对冷却肉进行保鲜处理,结果发现,壳聚糖在鲜猪肉中有明显的保鲜作用,且浓度越高,保鲜效果越好。
2. 抗凝血作用:肝素是应用最广的血液抗凝剂,但价格昂贵,甲壳索及壳聚糖经硫酸酯化后,其结构与肝素相似,同样具有抗凝血活性,因此被称为类肝索药物,作为新型抗凝血活性物质。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唯一含有氨基的阳离子多糖,能吸引带负电荷的血小板和红细胞。由于氨基的亲水性,能够增加纤维蛋白原的吸附数量,从而增加血小板粘附和血栓形成[6]。蒋珍菊等人[7]对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的不同壳聚糖类肝素衍生物的全血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进行考察,比较了其抗凝血性能,结果发现,当衍生物的分子量与肝素相近时,其抗凝血活性最强;脱乙酰度对抗凝作用有较大影响。
3. 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高血压活性: 胆固醇在肠道内被胆固醇酶催化变为胆固醇酯,然后被肠道吸收,胆汁酸是胆固醇酶催化所必需的物质。壳聚糖能够阻碍胆固醇在体内的吸收、能够和带负电的胆汁酸结合,并将其排除体外[8]。壳聚糖阻碍脂类物质的吸收,胆汁酸盐将脂肪中大油滴变为小的乳糜微粒,增加了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促进脂肪消化,由于胆汁酸盐的缺乏,脂肪就不能消化,从而减少身体对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达到降低血脂的作用[9]。口服在胃的酸性条件下溶解成为聚阳离子,入血后能吸收血液中的c1 ,将其排除体外,从而降低体内c1浓度,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受到抑制,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另外,小肠上部的碱性条件也可将聚阳离子中和,使其带水凝聚,将分泌出来的胆汁酸和氯离子包围,形成脂质混合胶团,从粪便中排出,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值、抑制血压上升的作用[10]。
4. 抗肿瘤作用:壳聚糖大分子上分布着许多活泼的羟基、氨基,可以通过化学改性形成衍生物来改善壳聚糖溶解性能,进而提高其抗肿瘤性能。壳聚糖有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在有lxl0 个癌细胞的溶液中,hn.z.o 5mg/ml的壳聚糖,24tl后癌细胞全部死亡[11]。通过羧基化、酰基化、季胺化及形成金属配合物等方式得到的壳聚糖衍生物与壳聚糖相比,其物理、化学性质均得到优化,具有水溶性、成膜性及极强的重金属螯合作用,在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存活期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12]。
5. 其他药理作用: 人体衰老的自由基理论指出,人体内产生过多的自由基,如果不能即使清除,便会导致衰老. 壳聚糖能够清除人体内过多的自由基,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壳聚糖还具有抗艾滋病AIDS的活性,AIDS是由于感染HIV一1病毒而引起的,有学者研究过壳聚糖对HIV一1病毒复制有潜在的抑制作用,N一羧甲基壳聚糖一N一0一硫酸盐(NCM—CS)能通过结合HIV一1的吸收和反转录,并观察到的药物具有剂量依赖性,而且应用中未发现有明显毒性[13]。
二.药物方面的应用:
1. 壳聚糖急救止血装置:此装置具有两层结构,上层为壳聚糖止血层,下层是聚丙烯酸接枝壳聚糖垫层。本实用新型采用课生物降解的壳聚糖止血层和聚丙烯接枝壳聚糖垫层组成的层状结构。其中,聚丙烯酸接枝壳聚糖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