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静脉分流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脾肾静脉分流术
SplenorenaI Shunt
【适应症】
1.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合并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并出出。
2.年龄50岁以下。
3.一般情况好,肝功能较好的患者,无腹水,无黄疽。
4.无其他重要脏器如心、脑、肺、肾功能障碍。
【术前准备】
1.肝功能受损者术前应予以改善,可给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低脂饮食。
2.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患者,术前应输新鲜全血,或白蛋白、鲜血浆。
3.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可肌注维生素K8mg,每日3次。
4.口服甲硝唑0.2mg,每日3次。做肠道准备,一般术前3~5天开始。
5.术前需了解肾功能。
6.全身使用抗生素,术前3天开始。
7.准备足够的血液。
8.备皮。
9.插胃管。
【麻醉】
气管内插管全麻。
【体位】
平卧位,左腰背加垫,可以协助暴露手术野。
【手术步骤】
1.切口:取左旁正中切口或左肋缘下切口(图1)。
2.探查:进入腹腔以后常规探查肝、胆、胰、脾、左肾的情况。
3.游离、切除脾和分离脾静脉:将胃向右侧牵拉、横结肠向下牵拉,用大止血钳分段分离胃脾韧带的最下部,切断,用7号线结扎,胃壁处血管断端用4号线缝扎(图2、3)。
用S状拉钩将胃向左上拉开,显露出胰腺,于胰尾上缘找到脾动脉。小心剪开脾动脉表面的纤维鞘膜,仔细分离,使其游离出来,用双7号线予以结扎(图4)。脾动脉结扎以后,脾渐缩小,此时沿胃壁继续向上分离,切断上部胃脾韧带(图5),使脾的内侧得以游离。
轻轻将脾向上托起,并将横结肠向下拉,暴露出脾结肠韧带,靠近脾分离、切断、结扎 (图6)。勿伤及横结肠。左手将脾向右侧牵拉,显露出外侧的脾肾韧带,分离、切断(图7),并继续向其内侧分离,将脾搬出切口外。仔细分离脾蒂和胰尾部的结缔组织,并将脾向内侧拉开,可以显露出胰尾的后方和增粗的脾静脉(图8)。继续将脾向内侧牵拉,钝性剥离胰体、尾部后面的纤维组织,使脾静脉显露出较长一段。用小止血钳仔细分离左肾静脉表面的纤维组织,暴露肾静脉(图8)。然后将胰尾和脾门之间的纤维组织逐一切断、结扎(图9)。
将和脾静脉相邻的脾动脉仔细分离出来,将其夹住,切断(图10),用7号线结扎,近端结扎以后再用7号线缝扎(图11)。
继续向内侧牵开脾,分离、剪开脾静脉表面的纤维组织,直至脾门,将脾门和胰尾之间 的纤维组织剪断(图12),使胰尾游离。左手示、拇指捏住胰尾并轻轻牵开,暴露出胰尾和 脾静脉之间的纤维组织,用小止血钳小心、仔细分段夹住、切断,一一结扎(图13、14),切忌动作粗暴,以免撕裂脾静脉致出血,因为扩张的脾静脉壁较薄,很容易被撕破。胰尾部的小血管应仔细结扎止血。继续向远侧游离脾静脉,使其有足够的长度以便和左肾静脉吻 合,一般要求游离5~7cm(图15)。用一把大号止血钳靠近脾门将脾静脉夹住,其外侧夹一 把无创伤钳,于两钳之间切断,将脾移走(图16)。
4.游离左肾静脉:于左腹后壁扪到左肾门左肾动脉搏动处,横行切开左肾筋膜,使左 肾游离出来(图17),一般需切断左肾上腺静脉。分离肾门,小心将肾动、静脉解剖出来(图18)。将脾静脉向下转使其靠拢左肾静脉,以试验能否和左肾静脉吻合,确信长度已够,用血管夹先行阻断左肾动脉,用血管夹将肾静脉两端夹住,夹住脾静脉的近端准备行吻合 (图18)。
5.脾肾静脉吻合:于左肾静脉切除一小块静脉壁,使其口径和脾静脉口径相当,用5-0无创伤针线先将肾静脉切口的一角和脾静脉相应部位缝合l针,同样另一角亦与脾静脉缝合,结打在血管壁外(图19)。先用左角处的带针缝线连续缝合后壁,线结打在右角血管壁 的外侧(图20),再用右角处的带针缝线连续缝合前壁。吻合完毕以后的脾肾静脉如图21所示。
吻合完毕以后,先松开靠近肾门的血管夹,然后松开远侧的血管夹,再松开脾静脉的血 管夹,试验吻合有无渗漏现象,若有则需修补。肾动脉上的血管夹亦松开。
6.关腹:于脾窝处放入硅胶引流管,自左肋缘下引出腹腔、固定。清点器械、敷料,按常规关闭腹腔。
【术后处理】
基本上同“门腔静脉分流术”。需注意的是术后患者尿量改变的情况。腹水消失以后再 度出现,一方面可能为脾静脉形成血栓阻塞,另一方面为肝硬化严重,低蛋白血症所致。若 确定为脾静脉栓塞,在患者一般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再行门腔静脉分流术。
脾肾静脉分流术的另一种方法——Warren法 Warren’s Operation
1.切口:取正中切口(图22)。
2.探查:基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