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探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探究〔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实效性;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5—0070—01
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致使政治课教学形同虚设。笔者认为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并非无计可施,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表现
1.学风浮夸。政治课堂上,学生聊天的、睡觉的、看课外书的、发短信的时常存在。
2.逆反心理。许多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在课堂上表现出厌烦、敷衍、漫不经心,不少学生认为政治课可有可无。
3.德育目标落空。思想政治课教学无法保质保量地开展,使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未有效发挥。
二、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课堂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体现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注意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政治教学关键是课堂形式应该灵活多样,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例如在讲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时,笔者确立了歌曲导入法,上课之前先让学生推选一名学生唱了一首《春天的故事》,激情洋溢的歌声把全班同学带入政治课堂,笔者趁势引导让学生们思考歌曲中的“有位老人”指的是谁,从而导入到邓小平理论的学习。那节课同学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与主动,当然课堂效果也不错。这样既能渲染气氛,营造情境,又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所长,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注重时事新闻的课堂渗透,增强思想政治课堂的时效性。高中学生对时事知识的渴求很强烈,作为政治老师,一定要抓住这一点。在课堂上,大量渗透时事要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如在讲授“汇率的变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时,笔者讲述了2008年开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以及目前奥巴马政府挥起大棒想让人民币升值的时事新闻,让学生用当堂所学的内容分析美国为什么想让人民币升值。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同学们分析得头头是道,不光从经济上,还从政治等其他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这样既让他们在具体时事事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3.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发挥思想政治课感人、化人、育人的功能。政治课要丰富多彩,恰当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必不可少。在讲到“人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不同步”时,笔者列举了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公布的我国公民十项境外旅游的不文明行为。这些不文明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公民的形象,影响十分恶劣。这与中国今天飞速发展的经济是完全不相符的。接着,笔者话锋一转,问道:“同学们中间有没有这些不文明行为?”学生们异口同声说:“有!”接着,学生们七嘴八舌列举了种种不文明行为。笔者乘机指出为了使我们每个人成为一个文明的人,应该从现在起就彻底改掉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习惯。通过这样一节课,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4.收放自如,及时进行点拨和总结。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不用担心课堂气氛不活,就怕学生活跃过头,一节课很热闹,但最终却没有达到教学目标,使课堂变成了“游戏课”或“故事课”。所以,不论课堂上采用什么形式,老师一定要及时点拨和总结。同时,对一些讨论和探究发言要及时引导,使课堂按预定的轨道进行,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切不可一盘散沙,课堂闹哄哄一片,到最后课本内容却没有掌握或掌握甚少,更不能使课堂失控,信马游缰,一切都要在老师的掌控之下。
总之,高中的政治课教学,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彻底变成一种“快乐学习”,既能把该掌握的知识掌握住,又能让政治课堂更好地发挥应有的德育教育功能。同时,素质教育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新课标的要求,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创新,才能真正体现高中政治课应有的价值。
编辑:杨慧芳
1
显示全部